【—之登飛來峰注釋】,這首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diǎn)之高。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shí)其上有應(yīng)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tái)》“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tái)》:“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 :因?yàn)椤?/p>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shí)可以望見太陽升起。
總結(jié):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41286.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語文閱讀題之西江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