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總結之隆中對內(nèi)容】,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 “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jù)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jù)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nèi)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時的后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lián)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總結:綜觀后來的歷史進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zhàn)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95853.html
相關閱讀:北師大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賈蕓謀差》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