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總結(jié)之中國山脈】, 亞洲東部受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雙重擠壓,山脈走向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
以賀蘭山—龍門山一線為界,中國東西兩部分的山脈走向差異很大:西部地區(qū)主要受印度板塊北向擠壓,山脈多呈近東西走向;東部主要承接來自太平洋板塊的碰撞反力,山脈多呈近南北走向。由于印度板塊呈倒三角形,它以楔入的方式撞向亞歐大陸時的力量,可以近似的認(rèn)為集中于兩個點:喜馬拉雅山西端的南伽峰(伊斯蘭堡附近)和東端的南迦巴瓦峰(察隅、墨脫附近)。天山—北山、昆侖山及其主要支脈阿爾金山、阿尼瑪卿山、可可西里山是典型的東西走向山脈,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是由于兩個楔入力量點的差異而形成的弧形山脈,阿爾泰山、喀喇昆侖山、北天山是主要受來自南伽峰單一向力形成的斜向山脈,祁連山—六盤山是東西兩力結(jié)合的過渡產(chǎn)物,橫斷山脈連同中南半島是亞歐大陸東部在東西兩力作用下“擠出”來的。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山脈:臺灣山脈、長白山—武夷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呂梁山、大婁山、烏蒙山等等都是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的結(jié)果?梢岳斫,西太平洋板塊邊緣的東北—西南走向是和東部山脈的走向相平行的。東部的例外包括陰山—燕山、秦嶺—大別山及大巴山,它們是早于亞歐大陸形成的板塊碰撞拼合線,南嶺的五個嶺實際都是規(guī)范的東北—西南走向,它們的合稱只是人們的習(xí)慣而已。[2]
1、東北—西南走向:臺灣山脈、長白—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4、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5、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
總結(jié):以上是山脈走向的地質(zhì)解釋,不過你也可以選擇中學(xué)地理的分類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95893.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知識速記手冊:學(xué)會閱讀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