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各位喜愛數(shù)學科目的同學們,又到了年末之際,大家做好迎接期末考試的準備了嗎?下面5068的小編就給大家整合了初中數(shù)學教學論文,想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同學趕緊過來看看吧。
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
1、課前關注學生值得體驗的內容。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學起來感到吃力,這就需要我門在教學這些知識之前,組織學生 參觀或收集生活中相應的數(shù)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
如,在教學生認識鐘面時,我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每人設計一 個“鐘面”,于是,全班同學回家后紛紛行動起來,用紙殼、圖畫紙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鐘面制作起來,有不懂的地方請家長輔助制作。學生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結果在正式上鐘面這一 課時,就顯得很輕松了,原本感覺很難講授的知識,學生對答如流,并且,還隨時地向老師提出了許多超出本節(jié)內容的東西。正是學生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學生上課時思路打開了,非常投入,熱情很高,學習起來特別輕松。
2、課上開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體驗。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數(shù)學內容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小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絕大多數(shù)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把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體會到數(shù)學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數(shù)學與生活掛上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探索意識、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如我在教學“加減法速算”時,是這樣引入的,首先由電腦出示3箱蘋果,其中2箱每箱100個,另有一 個箱子里有47個,讓學生從中取出199個,鼓勵學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甲生:先拿47個,再拿100個,最后再從100個的一 箱中取出52個,這樣就取出199個;乙生:我先取100個,再從另一 箱中取99個,共取出199個;丙生:我先取出兩箱是200個,再拿出1個放回47個的那個箱子,這樣就取出199個。師:如果讓你來取出這199個蘋果,你會用哪種方法?為什么?結合不同取法的交流,電腦進行取蘋果過程的演示,使學生直觀而又深刻地體會到,先取2箱再放回1個的取法最簡便。由于所設計的問題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景中的問題是開放的且能向學生提出智力挑戰(zhàn),所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思維一 下子被激活了。大家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多角度地進行思考,成功地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隱含著“多加要減”“多減要加”的思想方法,為學生主動探究加減法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鮮活的生活原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10675.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shù)學代數(sh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