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識點之印度種族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一地理之印度種族】,印度是個民族、宗教眾多、文化各異的國家,關于種族的劃分,歷來聚訟紛紜 。

  種族

  目前,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B.s.古哈于1935年提出來的。他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中國人、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

  印度齋浦爾4(30張)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黑人占80%左右。

  經過通婚與往來,不同的種族血統(tǒng)多有混合。尼格羅人走向邊緣,近乎滅絕。原始澳大利亞人散布在印度南部、西部和中部的部落之中。蒙古人與其他人種融合最少,分布在印度東北部、西孟加拉邦和喜馬拉雅山山麓。地中海人是輝煌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在這一文明衰亡之后,他們向東遷徙并分散在恒河流域。來自阿爾卑斯山的種族滲透到恒河流域之時,不同種族血統(tǒng)的融合開始大量出現。地中海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上游,阿爾卑斯山人主要生活在恒河下游。在印度南方,則以達羅毗荼人和前達羅毗荼人為主。

  總結: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從中亞地區(qū)遷入印度次大陸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14372.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校本課程性質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