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外閱讀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試題(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課外閱讀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試題(二)】,在逆境中成長得堅強,在順風(fēng)中生長得懦弱。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十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

  1、本文中心:

  2、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 。

  3、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 。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

  4、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 ,其中“是人”指

  5、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 。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 。

  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 是: 。

  :在生活上經(jīng)受磨練的句子: 。

  其結(jié)果才能 ,(受磨練的益處) 。

  6、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

  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 。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 。

  7、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的是:。

  。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句子是: 。

  8、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9、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所舉的6個事例中的人物最終被舉薦或任用的原因。

  總結(jié):因為家境的不允許,所以比我們多一份憂郁,多一份堅強,多一份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不會因為家里貧窮而變得灰心喪氣,也不會因為奮斗后富裕了而變得大肆揮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19795.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二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