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季風簡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一地理總結之季風簡介】,季風由于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jié)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huán)流特征的風稱為季風。

  季風(monsoon)是由海陸分布、大氣環(huán)流、大陸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亞洲地

  區(q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風區(qū),其季風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存在兩支主要的季風環(huán)流,即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并且它們的轉換具有暴發(fā)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實短。一般來說,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風時期,6~9月為夏季風時期,4~5月和10月為夏、冬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但不同地區(qū)的季節(jié)差異有所不同,因而季風的劃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風是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jié)變化顯著的風系,和風帶一樣同屬行星尺度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所致。季風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在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

  季風活動范圍很廣,它影響著地球上1/4的面積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都是季風活動明顯的地區(qū),尤以印度季風和東亞季風最為顯著。

  總結: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圍季風區(qū),而歐洲和北美洲則沒有明顯的風的趨勢和季風現(xiàn)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20133.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地理復習資料之工業(y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