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之琵琶行段落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之琵琶行段落分析】,詩的小序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說明寫作本詩動機,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diào)。

  《琵琶行》全詩共分四段,從“潯陽江頭夜送客”到“猶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為第一段,寫琵琶女的出場。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fēng)下的夜晚;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yīng),當(dāng)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這里面“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實際是主人陪著客人一道騎馬來至江邊,一同下馬來到船上。“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里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gòu)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xiàn)轉(zhuǎn)機作了準(zhǔn)備。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寫琵琶女的出場:“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聲音從水面上飄過來,是來自船上,這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們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們一定要探尋探尋這種美妙聲音的究竟。“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里的描寫非常細(xì)致。由于這時是夜間,又由于他們聽到的只是一種聲音,他們不知道這聲音究竟來自何處,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這里的“尋聲暗問”四個字傳神極了。接著“琵琶聲停”表明演奏者已經(jīng)聽到了來人的呼問;“欲語遲”與后面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懶,和慚愧自己身世的沉淪,她已經(jīng)不愿意再拋頭露面了。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nèi)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fā)展造成許多懸念。

  從“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為第二段,寫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是寫正式演奏前的調(diào)弦試音;而后“弦弦掩抑”,寫到曲調(diào)的悲傖;“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寫到舒緩的行板。攏、捻、抹、挑,都是彈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宮廷中制作的一個舞曲名。六幺:當(dāng)時流行的一個舞曲名。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寫琵琶樂曲的音樂形象,寫它由快速到緩慢、到細(xì)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fēng)暴雨,再到最后一劃,戛然而止,詩人在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動比喻,使比較抽象的音樂形象一下子變成了視覺形象。這里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guān)鶯語,有水流冰下的絲絲細(xì)細(xì),有細(xì)到?jīng)]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它使聽者時而悲凄、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是寫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jīng)結(jié)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

  總結(jié):這首詩的藝術(shù)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guā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29459.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