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比較復習七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關于初中語文比較復習七法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助幫助!

初中語文比較復習七法

所謂“比較復習法”就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以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為網絡,打破原有的單元、冊次、學段界限,重新組合中學教材,成為若干“比較點”,然后進行分類比較的教學方法。比較的類型很多,試舉例如下:

1.聯(lián)系比較復習法 所謂聯(lián)系比較法,就是在復習時,以一個知識點為原點,把它有關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在聯(lián)系的過程中比較其異同,這樣,建立起一個知識的網絡,才能準確把握這些知識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如在復習《風景談》時,以為原點,構成如下網絡:然后要求比較:①《風景談》與《白楊禮贊》的異同。②《風景談》與《雨中登泰山》等游記的異同。③《春蠶》和《多收了三五斗》在題材、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等方面的異同。這樣,把中學課本里茅盾的作品全都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比較,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運用到語文各類知識的復習上,比如在復習《師說》時,聯(lián)系初中里學生學過的《黃生借書說》、《捕蛇者說》、《馬說》、《少年中國說》等文章,分析歸納出它們的共性,然后指出“說”是古代一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具有今天我們所說的雜文、雜感的特點。

同理,復習古漢語倒裝句式時,以賓語前置入手,可構成一個倒裝句的知識網絡:當然,在編織這個網絡時,做認真的篩選,并不斷用實例來說明。

實行聯(lián)系比較復習法必須注意兩點:第一,聯(lián)系對比有賴于知識和經驗的集累。知識和經驗越多,復習時越能得心應手,觸類旁通,所以應率先把教材復習一遍,強化記憶,使大腦中儲存起許許多多的神經元模型,這樣復習時就會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第二,要正確地選擇聯(lián)系比較的原點。原點選擇的不同,組成的網絡也不同,比較的內容也不同。

如《伶官傳序》,若以“序”為原點,就構成如下網絡:同時也產生了如下幾個比較:①文序與贈序、物序的區(qū)別;②序言與跋的異同;③同是文序,思想內容及寫法的比較。但如果以歐陽修為原點,則組成與上截然有別的網絡:

這一網絡構成如下幾對比較:①《醉翁亭記》與《小石潭記》、《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的異同;②《伶官傳序》與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異同;③《賣賣油翁》和《賣炭翁》的主題比較;④從《秋色賦》的介紹中把握《秋聲賦》的基調和內容,比較兩者的異同。

從上例可知,選擇原點是關鍵,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的放矢,以便將的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盡量做到其網恢恢,疏而不漏,使所有的小網絡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中學語文知識的大綱絡,切忌盲人騎瞎馬,隨心所欲地選擇。

2.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 這種比較,既可選用同類材料,亦可選用不同材料。通過比較,一方面抽象概括其共同的規(guī)律性知識,或不同的特殊性知識,一方面培養(yǎng)求同思維或求異思維的能力。

例如復習說明文的寫法時,首先從課文中選出有代表性的說明文,復習回憶,談談它們各自是如何具體介紹其說明對象的!毒疤┧{的制作》是分成“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等六個生產步驟依次說明的;《人類的出現(xiàn)》是分成“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個階段說明的,《核舟記》是分成“艙、頭、尾、背”等部分說明的;《語言的演變》是分別從語法、語匯、語音三方面說明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首先分成“生態(tài)”和“栽培”兩部分,然后再把“生態(tài)”部分按由表及里的順序分為外殼、顏色、形狀、大小、膜、肉、核等,“栽培”部分又分為荔花、產地、譜系、移植和產銷等加以具體說明的;《奇特的激光》是分別從激光的脾性、產生、功能和用途等方面說明的。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盡管說明的對象不同,內容各異,但說明方法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盡量把說明對象加以“分解”,然后“分而說之”。在此基礎上,復習學過的其它所有的說明文,無不如此。經過求同,認識到“盡力分解,分而說之”是說明文寫法上的共同規(guī)律,是其共性。

接著,比較這些文章的分法是否相同,分的標準是否一樣。經過比較求異,找出說明文方法上的不同規(guī)律。這又和學過的說明文的三種基本說明順序的知識掛起勾來,回顧了原有知識,啟迪了學生思維,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加深理解,活躍思維,把過去的知識,“化零為整”,記憶十分方便,培養(yǎng)了分析、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3.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 單項比較是從知識林中摘取一“葉”,選擇一個知識點作為比較點,或人物形象,或描寫方法,或語言風格,或體裁特點,或開頭,或結尾,或照應等進行比較,綜合比較是選取較多的知識點,進行一次性的多項比較。

綜合比較,屬全面比較。就是把一些可以比較的篇章放在一起進行全面比較,復習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例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適的《別董大》,就可以進行全面比較。就內容來說,都是送別詩;就形式來說,都是“七絕”;就寫法來說,都是先景后情,由景而情。

但又同中有異。王詩寫景,“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新明媚,寫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別緒憂傷;高詩寫景“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荒寒黯淡,寫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樂觀曠達。王詩以樂襯哀,景真情摯;高詩哀景反襯,剛健質樸。二詩主題相同,風格迥異,各有千秋,但都是以景襯情。通過分析比較,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而且從感性到理性,深刻領會了文學作品中景與情的關系,有效地提高了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

4.同體比較和異體比較 即把相同或不同體裁的文章分別放在一起進行單項或綜合比較,以達到求同或求異之目的。如:中學課本中選入了若干篇托物喻人,詠物抒懷的散文,像《茶花賦》、《荔枝蜜》、《白楊禮贊》、《松樹的風格》、《香山紅葉》、《櫻花贊》、《秋色賦》、《燈》、《丑石》、《菱角》等,占到一定的份量。為了讓學生會讀會寫這類文章,可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同體裁比較,總結出這類文章的主要特點如下:

(1)都是以所描繪之物為題。

(2)先寫物,后寫人或先狀物,后抒懷。

(3)繪形詠物詳盡細致、生動深刻、筆墨酣暢;頌人抒懷,精練概括,惜墨如金而神韻無窮,耐人尋味。

(4)多用象征手法,直接描繪的形象與所謳歌的本體之間,有著某種精神特征的聯(lián)系,使人易于產生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

(5)狀物以喻人,詠物以抒懷,物人交融,天衣契合,形理一致,寄審遙深。

(6)其結構多為“引出→描繪→聯(lián)想”三部分。“引南”是文思的起點,是感情的觸發(fā)點:“描繪”是聯(lián)想的物質基礎,是感情的寓所:“聯(lián)想”是文章的靈魂,是點睛之筆。異體比較,即把不同體裁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白楊禮贊》和《楊樹》為例。列表如下: 這樣比較的結果,把過去所學的散文和說明文的有關知識,經過梳理而系統(tǒng)化,從感性到理性,理解深刻,效果良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230958.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羚羊木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