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之文言實詞釋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三語文總結之文言實詞釋義】,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注重實詞、虛詞學習,逐個落實詞義、用法,進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下面介紹幾種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

  1. 從字形推詞義。

  在漢字中,形聲字占大多數(shù)。形聲字分聲符和意符兩部分,其中的意符為我們推斷字義提供了條件。例如:“檣櫓灰飛煙滅”,其中的“櫓”我們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對“檣”就不甚理解,但我們知道“檣”從“木”,同“櫓”字聯(lián)合成詞,都屬船具,便可推知“檣櫓”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格。

  2. 從通假字推字義。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順文句的一種障礙,但我們只要根據通假字規(guī)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義來。如“兵不頓而利可全”,把“頓”理解為“勞頓”,就成了“武器不勞頓就可以取得完全的勝利”,意思顯然不通,這時“頓”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關鍵了。這時,如果我們根據同音形似通假的規(guī)律,聯(lián)想到表示“不鋒利”意思的“鈍”字,就可以將全句譯為“(未經戰(zhàn)斗)武器還很鋒利而勝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暢明白了。

  3. 根據詞語結構推詞義。

  漢語的構詞規(guī)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構詞法就可以推斷詞義了。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這是一個并列關系的詞組。我們只要知道“恤”有“憐憫”之意,那么,“存”與之同義并列,就具有與“恤”有聯(lián)系的“安撫”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義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詞義。

  互文這種組合格式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這里的“殫”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盡”,就可以推知“殫”的意思也是盡了。

  5. 憑對文推詞義。

  在句中,如果表達的意思互為相反,其所用詞語的一方對另一方就構成了反義。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我們知道“終日”與“須臾”。是反義對文,這樣就可以由“終日”是“整天、時間長”的意思推知“須臾”的意思是“時間短”了。

  總結:解答文言文試題的關鍵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分析判斷的綜合能力。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42594.html

相關閱讀:北師大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賈蕓謀差》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