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將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加以綜合,按照一定的數(shù)學法則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間的相互聯(lián)系,用符號、文字和顏色把地球空間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平面上的圖形。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都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或擴大的程度。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shù)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一般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于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于進行圖上測量。
比例尺的幾種表達方式:
地圖使用應注意的事項:
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2、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shù)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當?shù)貓D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表示的范圍越小。
4、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jīng)緯網(wǎng),如果前兩者均沒有,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比例尺與坡度大小的關系:
1.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比例尺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地圖圖例:
特殊的地圖??航海圖:
航海圖是海洋地圖的一種,是海上安全航行的指南。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地圖是14-17世紀的波特蘭型海圖,專門供航海用,圖上布滿放射狀的方位線,航行者借助這些方位線和羅經(jīng)儀,可以隨時測定船在海洋上的方向。圖上還詳細繪出海岸線、海灣、島嶼、海角、淺灘、沿海山脈以及有助于航海的地物。航海圖現(xiàn)在的航海圖要比波特蘭海圖復雜得多,除了標有明確的航道外,海洋水文要素、海底地形、近海陸地地貌、航行障礙物、助航設備以及港口、海峽、島嶼、風向、方位都用適當?shù)膱D例在圖上表示出來。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水深、潮汐、洋流、漩渦、冰山和結冰界線等。
海底地形包括海底山脈、暗礁、海溝等。航行障礙物主要指礁石、淺灘、險惡地段以及沉船、捕魚設備和布雷區(qū)。助航設備指的是航行標志,如燈塔、燈樁和立標等。
相關初中地理知識點:地形圖判讀
海拔:
地面某個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海拔也稱為絕對高度。
相對高度:
地面上某一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稱為相對高度。
等高線:
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稱為等高線。
等深線:
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線連接起來,叫做等深線。
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
1.同線等高,同圖等距;
2.等高線為閉合的平滑曲線;
3.等高線的疏密決定坡度大。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
地形圖的分類:
常見的地形圖有三種,等高線地形圖、等深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能最直觀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圖,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用綠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類型有五種,分別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圖的識讀:
1.判斷地勢高低: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線地圖上是相等的。地面越高,數(shù)值越大;反之,數(shù)值越小,地勢越低。
2.判斷坡度的陡緩:同一等高線的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線越密,坡度越陡。
地形圖圖例:
地形剖面圖的制作:
在等高線地圖上,沿著某一方向畫一條直線,然后將該直線的交點一一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點,把著這些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構成地形剖面圖。
相關初中地理知識點:地圖的應用
地圖的應用:
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常用的地圖包括:政治地圖、地形圖、公路交通圖、城市交通旅游圖、電子地圖等。地圖被廣泛的應用于交通,勘察,軍事,農業(yè)等多個領域。
如何利用地圖分析地形:
1.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2.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4.地形類型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注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洼地;閉合等高線注記外低內高,且注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注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地圖的主要類型劃分:
1.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地形剖面圖
2.其他地圖:政區(qū)圖、交通圖、氣候圖、人口圖、軍事地圖、資源分布圖
3.歷史地圖
鐵路網(wǎng)示意圖:
地圖功能的詳細介紹:
1.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wěn)(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2.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3.農業(yè)規(guī)劃: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yè)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4.城市布局形態(tài)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qū)適宜分散疏松式。
5.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qū)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25954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課堂探究式模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