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一張大網(wǎng),我們每個人就是這網(wǎng)的一個結點,與我們相連的每一條線都是與他人交往的結果。
我與社會的關系:
①每個人搜是社會的一員,社會就是由我們這樣的許多個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
②每個人在追求自身正常發(fā)展的同時,也在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③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都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陜教版: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什么?
①社會為個人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②社會越發(fā)展,個人發(fā)展的機會越多。
③個人離不開社會。
中學生關心社會發(fā)展、關注國家大事:
①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wǎng)等途徑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
②關心祖國建設事業(yè),關心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
③關心身邊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積極獻計獻策等。
社會生活是多色調(diào)的,美好的生活與社會的美好緊密相聯(lián)。我們要主動去發(fā)現(xiàn),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利用社會給我們提供的條件不斷進取,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當你身處困境的時侯,不要悲觀,不要抱怨,積極努力,求助社會,終會跨越人生的難關。 但社會生活中也難免出現(xiàn)貧困、不公等社會問題,我們的社會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xiàn)她的美好。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親社會行為的表現(xiàn):對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夠給予同情和關心;對處于困境和危難的人能夠伸出援手;在共同的事業(yè)中能與他人合作;在利益面前樂于與他人分享。
親近社會的方法:
①關注社會:
A、關注國家大事;
B、關注身邊的小事。
②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的美好:
A、遵守社會公德;
B、遵守秩序和規(guī)則,有利于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C、愛護公共設施
③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A、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做起;
B、看到別人遭受痛苦和不幸時,要竭盡全力的去幫助救援;
C、參加公益活動,造福社區(qū),造福社會。
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的作用:
①有利于祛除孤獨寂寞,形成完善的人格;
②能促使人樂觀向上,愉悅生活;
③親近社會,融入社會,將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我國存在的社會問題:就業(yè)難,貧困,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自然環(huán)境被污染,權力腐敗和社會犯罪等。這些問題的解決要依靠國家政府、社會各界和每個公民的長期努力。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樹立回報社會意識,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
為什么青少年要樹立憂患意識: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③我國基礎差,底子薄,人口眾多,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和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高科技領域、教育文化、綜合國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我們怎樣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或樹立憂患意識)
①我們要關注社會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樹立回報社會意識,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
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一個人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社區(qū)可以成為我們服務社會的起點。
③我們要學習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志愿者精神,也成為一名樂于奉獻社會的小志愿者。
我們應該如何融入社會生活:
①與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社會化的基本要求;
②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是我們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③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是我們社會化的最高境界。
中學生應怎樣參與社會生活:
①參與社會生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參加社會公益宣傳;積極參加義務勞動;照顧老人與兒童;自愿清理社區(qū)衛(wèi)生死角;為災區(qū)捐款,捐物;清理城市的“牛皮癬”;開展力所能及的社會調(diào)查活動、參觀訪問等。
②參與社會生活就要正確地認識社會,辯證地分析問題;就要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就要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總之,一方面要緊隨社會生活的主旋律,與時俱進;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壓力和誘惑,堅持自己的正確立場,做一個理智的社會成員。
為什么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重要性)
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一個人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
②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我們將增長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優(yōu)秀品德,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習慣。
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重要意義:
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社會發(fā)展;
對個人:
①知識:有利于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②能力:有利于我們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有利于我們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對他人: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對社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利于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建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
我們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發(fā)展,關心祖國建設,不僅是熱愛祖國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我們自己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對現(xiàn)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中,我們既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又能幫助他人,學會分享與合作,并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作為中學生,我們要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造福社區(qū),造福社會。
青少年怎樣親近社會,服務社會:
社會發(fā)展對個人的素質(zhì)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只有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才能學到現(xiàn)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
①親近社會,必須克服對社會的冷漠情緒和“看客”現(xiàn)象,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②要親近社會,融入社會,我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③親近社會,融入社會,還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善于明辨是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④我們青少年學生只有胸懷祖國,腳踏實地,投身實踐,才能服務社會,有所作為。
⑤青少年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首先必須自覺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⑥親近社會,服務社會,還要樂于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和力量。
相關初中政治知識點:角色與責任
不同社會身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在家庭中,我們長大后有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
在學校中,我們有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的責任。
在工作崗位上,我們有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務的責任。在社會中,我們有遵紀守法的公民責任。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負有道義上的責任,如信守諾言,見危相救,見義勇為。
不同社會角色承擔不同責任:
科學家的責任是探索奧秘;
醫(y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
軍人的責任是保家衛(wèi)國;
法官的責任是秉公執(zhí)法、懲惡揚善;
公務員的責任是克己奉公、為民服務;
警察的責任是保一方平安;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
青少年應如何承擔好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第一,做為學生來講,當然是學習重要,這就要求你認真對待學習,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
第二,學生在家還承擔著子女的角色,那你對家庭負責的表現(xiàn)就是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但是要知道這里的孝順不是愚孝和盲從
第二,學生在學?赡芤袚喔刹炕蛘n代表的角色,那也要求你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夠成為老師一個得力的助手,同時也是你協(xié)調(diào)與同學關系的良好的鍛煉機會
“角色與責任”的名言:
站在領導立場的人,首先就要確立自己的責任,抱著使命感求其貫徹。???松下幸之助
責任并不是一種由外部強加在人身上的義務,而是我需要對我所關心的事情做出反應。???弗洛姆
堅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夠使一個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認識自己的生活職責。???列夫?托爾斯泰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我們的責任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重大的多,因為它是和全人類都有關系的。???薩特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于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qū)А???普列姆昌德
一個誠摯、熱心,為著光明而斗爭的人,不能夠不是刻苦而負責的。???魯迅
在這個世界上,最渺小的人與最偉大的人同樣有一種責任。???羅曼?羅蘭
今天多做一份學問,多養(yǎng)一份元氣,將來就能為國家多做一份事業(yè),多盡一份責任。???陶行知
相關初中政治知識點:對集體負責
集體主義的含義:
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并愿意放棄或犧牲一些個人利益,這就是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
將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過分強調(diào)個人利益,不顧他人和集體的利益,是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
個人與集體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個人生活在一定的集體中,離不開集體;另一方面,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整個集體的利益和發(fā)展。
小團體主義:
實際上是擴大了的個人主義,往往會腐蝕集體。其特點是當小團體利益和大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首先考慮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以及大集體根本的、長遠的、全局的利益。
關愛集體的表現(xiàn):
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
②發(fā)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
③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于團結他人,讓集體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①在我國,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以集體利益為重,并不排斥個人利益。
③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障,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①一般情況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我們要堅持以集體利益為重,并愿意放棄或犧牲一些個人利益。從長遠看,堅持集體主義是對個人利益的最大保護。
③堅持集體主義并不意味著只顧集體利益,不顧個人利益,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是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的。
④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需要從多方面周全地考慮并作出妥善處理。
為什么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怎樣維護?
①國家榮譽是國家和民族尊嚴的體現(xiàn)。國家利益是全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體現(xiàn),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維護國家的榮譽主要表現(xiàn)為對祖國的關心、熱愛和忠誠,對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維護國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大局為重,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決不能為滿足個人或局部的私利而喪失國格和人格,喪失民族氣節(jié),做出有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新主人翁精神:
傳統(tǒng)的主人翁精神的含義是強調(diào)每個人的集體屬性,強調(diào)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把集體利益擺在首位,不要忘記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個人如果脫離集體就失去了生存的 土壤,因此,在一個單位里,在社會上生存,要發(fā)揚主人翁精神,要熱愛集體,要把集體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只有每個人都為集體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個人的發(fā)展融入到集體的發(fā)展之中,個人才是集體的真正主人。
認同觀點:《新主人翁精神》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在傳統(tǒng)崗位的主人翁精神之外,增加了一層意思,它在繼續(xù)強調(diào)傳統(tǒng)集體精神同時,從個人價值的角度,分析每個人無論從集體的角度、或者從個人的角度講,自己都應該成為自己的主人,自己都應該為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集體負責,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就是對集體負責。
聯(lián)系實際: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和集體對立起來,片面地認為集體的事跟我關系不大,認為學校是大家的學校,把自己工作當作集體的事,大家的事,當做學校的事來做,因此視工作為包袱,做工作怎么簡單怎么做,能應付則應付,以把工作做了為標準,而不是做好做到位為標準。很多時候我們以工作忙、工作沖突為借口,將一些工作應付了事,其實是對工作、對集體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如果我們把每項工作都當作自己的事,把每位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去耐心細致地教育,還有什么事不能做好呢?
反思重構:把集體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對于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或許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只要形成決議了,就要當做自己的事認認真真去做,這就是新主人翁精神。把任何工作都當作分內(nèi)事來做,而且把它當做事業(yè)去做。明確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確定明晰的奮斗方向,樹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鎖定在教育這塊沃土上,努力探求著教育的有效之道、高效之路,把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看作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并且享受著教育探求路上的種種歡樂和痛苦。對事業(yè)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就是對集體負責。
相關初中政治知識點:對自己負責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益。當我們長達成人后,暮然回首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茁壯成長,正是由往日這一串真誠美好的小事構成的。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需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時候我們做錯了事是因為無知,有時候卻是明知故犯。我們需要努力做好事,避免做明知是壞事的事,在各種環(huán)境中控制自己的言行,善于糾正自己的缺點。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①每個人都有行動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須以不損害他人的、集體的和社會的權利和自由為前提。任何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同時承擔相應的義務。作為公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
②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承擔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而且還會有損于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從而受到人們的譴責甚至法律的懲罰。
③一個勇于承擔道德義務的人,會情不自禁去關愛別人,關心社會,以天下為已任,甘于承擔重任,接受挑戰(zhàn),從而用自己的行動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添光增彩。
對自己負責的表現(xiàn):
①信守承諾
②自覺認錯
信守承諾的重要性。
①信守承諾是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
②既然作出了承諾,就要兌現(xiàn)承諾。兌現(xiàn)承諾遠比作出承諾重要得多,也要困難得多。無論多么困難,都要想方設法來兌現(xiàn)承諾,這樣才是一個有誠信的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③信守承諾會獲得回報,守諾使你在困難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幫助,在孤獨的時候得到友情和溫暖;你誠實可靠的形象會使你獲得別人的信任,贏得人們的尊重和社會的贊譽;在踐諾的過程中,還會增強自信,使你的自尊得到滿足,并有更多機會獲得成功。
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①生活中人們都會做出一定的行為,人的行為有有意識和無意識之分,有善良動機下的行為和不道德行為之分,有合法行為和非法行為之分。
②在法律上,人的行為有作為和不作為兩種。不作為,是指行為人的義務實施且可能實施而未實施的行為,其實質(zhì)就在于應當履行義務而不履行。
③行為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后果。行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為就會有后果,某種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為引起的。有的行為會產(chǎn)生一個后果,而有些行為則會產(chǎn)生多個的后果,甚至是連鎖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個行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個行為造成的。
三思而后行:
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引導與調(diào)控的過程。
②對自己行為負責,就必須在行動前,對行為進行選擇。
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重視行為中的及時調(diào)控。
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集中體現(xiàn)在對行為后果的自省及自覺承擔應負的責任上。
怎樣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①要對自己行為的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
②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制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
③在做一件事前,預先對其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做出正確的判斷,盡量避免因做錯事而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損害。
我做事我負責:
①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②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他人和社會帶來損害,就要控制自己,堅決不做。
③如果自己的錯誤行為給他人或社會造成了損失,就要敢于承擔責任,并及時改正。
學會承諾:
①學會承諾,就必須在作承諾時量力而行。
②學會承諾還要求在承諾之后盡力而為。(在我們踐諾的過程中,由于當時許諾的環(huán)境條件變了,當初許下的諾言已無法實現(xiàn),這時理解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許諾人或受諾人都要理解對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63696.html
相關閱讀:初中政治知識點:對集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