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平三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三藩之亂”:
清初,明朝降將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鎮(zhèn)守云南,耿精忠被封為靖南王鎮(zhèn)守福建,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鎮(zhèn)守廣東,史稱“三藩”。三藩擁有強大的武裝,給清朝政府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限制和削弱三藩的勢力,康熙帝于1673年下令“撤藩”。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云南發(fā)動叛亂,接著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發(fā)動兵變響應,耿精忠也起兵響應,廣西、四川、湖南的一些督撫也加入了叛亂陣營,史稱“三藩之亂”?滴醯劢(jīng)過8年的斗爭,終于平定了三藩之亂。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

達賴:
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中與班禪并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全稱為"達賴喇嘛"。達賴是蒙古語“!钡囊馑,喇嘛是藏語“上人”的意思。這個稱號最初是明代蒙古贈給三世達賴索南嘉措的尊號。順治十年(1653年),清世祖福臨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羅桑嘉措為“達賴喇嘛”,承認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

班禪:
班禪額爾德尼,在藏傳佛教格魯派中,與達賴喇嘛并稱,班禪是梵文“班智達”(意為博學)和藏文“禪波”(意為大)的簡稱。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禪是“月巴墨佛”即阿彌陀佛的化身。而達賴喇嘛為觀音菩薩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滿清君主是文殊菩薩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額爾德尼”是滿語詞,意為“珍寶”,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禪,從此這一活佛系統(tǒng)得此封號。其駐蹕地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班禪的影響主要在后藏,以日喀則為中心。


清朝時期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
(1)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經(jīng)過中央政府冊封。
(2)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3)乾隆帝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規(guī)定喇嘛教活佛轉(zhuǎn)世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fā)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jiān)督。
2.作用:
清朝統(tǒng)治者對西藏地區(qū)采取的措施穩(wěn)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內(nèi)地的聯(lián)系,有利于西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進一步使西藏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領土。

請用史實特點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1.唐太宗時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唐朝中期將金城公主嫁給尺布朱丹,唐蕃“合同為一家”。
2.元朝時期設置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qū)的行政事務。
3.清朝時期冊封達賴和班禪,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由中央政府冊封。
4.1727年,清政府設置住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管理西藏。



金瓶擎簽的金瓶: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

準噶爾部叛亂:
準噶爾部地處于伊犁一帶,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間,其領主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打到離北京700里的烏蘭布通。為了維護國家統(tǒng)一,康熙帝先后三次親征,噶爾丹飲藥自盡。雍正、乾隆年間又多次與準噶爾部交兵,直到1759年,清廷才最終將準噶爾部的反叛勢力徹底消滅,實現(xiàn)了西北邊疆局勢的穩(wěn)定。

設置官職:
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使清政府統(tǒng)一了天山北路。清朝在烏里雅蘇臺設將軍,在科布多設參贊大臣,直接掌管了新疆各部的軍政大權(quá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65073.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新加坡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