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合理分組

  1.分組原則

  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的進行,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有差異,組間求均衡”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思維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由于每個小組人員都是差異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均衡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內有差異,組間求均衡。組內有差異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求均衡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分組實施

  小組的組成應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編排,既要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又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要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有4~6人,學期調整一次。

  二、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有效合作方式

  任務學習法就是以學習任務為中心,將任務落實到小組,小組成員既分工又合作,并將完成任務的情況記入小組集體成績。這種學習活動與數(shù)學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教學內容可安排在課前、課中或課后進行。

  例如,在預習學案中的合作。與一般的課前預習所不同的是,要經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比如,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第一課時,教師以問題串的形式①二次函數(shù)圖像的形狀②頂點是———③對稱性如何④如何作出二次函數(shù)圖象⑤畫圖像要注意哪些問題⑥二次函數(shù)圖象中Y隨X如何變化的?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做好代表小組發(fā)言的準備,因為這將被記入小組的集體成績。

  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取得成功的關鍵———教師的指導、調控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步步提出問題,并一個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到達一個“拐點”。教學的成功與否,學生收獲的多少,都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質量有直接的關系。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不只在于會講,更在于會問。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xiàn)的。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意識體現(xiàn)在:

  1.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

  合作學習涉及多個要素,涉及多名學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活動時,發(fā)揮著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維持學習秩序等作用。教師所提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教師發(fā)問時要心中有數(sh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要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興趣。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83220.html

相關閱讀:八類初中生“期中考” 高分策略和提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