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呢?實踐證明“變式”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變式”一詞,在心理學中是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組織情境材料,通過變換其非本質特征,保持其本質特征不變,從而突出其本質特征的一種智力活動方式。這對于強化對概念的理解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將“變式”方法具體應用在教學中,即是通過靈活變換題設條件,而使問題的答案保持不變(或發(fā)生相應改變),從而使問題本質得以揭示。
一、“變式”能有效加深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程度,掌握其本質
例題:用手握住一只空酒瓶,使其在豎直方向靜止,則空瓶所受重力G瓶與摩擦力f之間的關系是()。
A.f>G瓶B.f=G瓶C.f<G瓶D.不確定
本題考的是“二力平衡”,但是深度不夠,不妨進行以下變式:
變式1:若增大人手握空瓶的力,空瓶仍靜止,則f與G瓶關系是()。
變式2:若向空酒瓶內(nèi)裝水,瓶仍靜止,則應選()。
在變式1中,只要抓住“空瓶仍靜止”這一本質特征,就不難得出“二力仍平衡”的結論。因此f=G瓶,選B?梢娛衷龃笪站o空瓶的力不會影響摩擦力,屬于非本質特征。在變式2中,由于在瓶內(nèi)裝水,據(jù)“二力平衡”知:f=G瓶+G水,所以f>G瓶。
由上例可見,在講題時,不可囿于題目本身,而應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變式”,從而使學生對“二力平衡”的理解走向深入。
二、“變式”方法有利于拓寬視野,遏制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
例:赤道上空的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
A.南B.北C.上D.下
學生對“小磁針靜止時,指北的一極叫N(北)極”這句話記得很熟,因此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B,但是就這樣結束對一道題的講評,未免過于匆忙,似有意猶未盡之感,不妨多問一問:
變式:若小磁針在地磁南極點上方靜止呢?這個“變式”問題一出,一些學生由于思維定勢,往往誤選B,但愛思考的學生,都會立刻開動腦筋,得出正確的答案D。有了這一次經(jīng)驗,學生對于“地球磁場影響小磁針指向”這一現(xiàn)象就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幫助學生克服了單向定勢思維的消極影響。
三、“變式”有時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當學生遇到比較復雜的題目時,可以利用“變式”進行解決。學生有時可將復雜問題先“變式”成為較簡單問題,然后逐步加深復原,最后再解決原題,頗有“水到渠成”之妙!
例:在《凸透鏡成像》實驗中,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若此時有一只蒼蠅趴在凸透鏡上,則光屏上的像將()。
A.沒有任何變化
B.出現(xiàn)一只蒼蠅的像
C.像仍然完整,但會變暗些
D.不能確定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83858.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知識點:功率的單位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