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是靠載體來實現(xiàn)的。在成百上千的人員中,我們首先記住的是那些有一定特點的人的姓名;在數(shù)百個電話號碼中,有一定排列規(guī)律的號碼我們更容易記住;當我們來到一個從未到過的大都市,常常把標志性建筑作為記號來記憶我們的返回路線。這些特點、規(guī)律、記號等就是記憶的載體;瘜W知識比較繁雜、零散,初學化學的同學會感到難記易忘,因此,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尋找記憶的載體,提高記憶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識壓縮成少量的文字或符號來記憶,就是利用載體記憶的一種方法——壓縮記憶。對于鹽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導讓學生死記是很困難的。如果讓學生認真尋找表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就會發(fā)現(xiàn):鹽酸鹽除氯化銀外幾乎都溶于水;硫酸鹽中除硫酸鋇不溶、硫酸鉛微溶外也幾乎都溶于水;硝酸鹽全部溶于水。碳酸鹽就不是這樣了。但碳酸鹽中的鉀鹽、鈉鹽、銨鹽溶于水,其余不溶。這時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前三種酸幾乎全溶于水,碳酸鹽多數(shù)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個記憶的載體呢?許多學生經(jīng)過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前三種酸屬于強酸鹽,碳酸鹽屬于弱酸鹽,可總結(jié)為“強溶弱不溶”。但碳酸鹽中的鉀鹽、鈉鹽、銨鹽溶于水,它們可看作是由強溶解性的堿--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氨水形成的鹽,其它碳酸鹽則是由溶解性弱的堿形成的鹽(鋇鹽除外),也符合“強溶弱不溶”的規(guī)律。所以把溶解性表歸結(jié)為這五個字就是該表的記憶載體。將這五個字背熟了形成口訣,就會終生不忘。當然,還要理解這五個字的內(nèi)涵和外延。“強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銀、硫酸鋇;“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鹽中的鉀鹽、鈉鹽、銨鹽可溶于水。讓學生記住鹽的溶解性的同時,為了把氯化銀、硫酸鋇這兩種鹽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記住,不妨把它們叫做“不溶明星”,因為它們出現(xiàn)的機會太多了。這樣,就使這兩種典型的鹽通過“不溶明星”這個載體得到了強化記憶。
對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含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不少資料都總結(jié)了許多記憶操作步驟的口訣,這些口訣多則上十句,少則四五句,學生要花許多時間去背這些順口溜,并不實用。實際上讓學生記住四個字就可以了:“氫燈燈氫”。這四個字不但直觀的提醒你“請等等氫”,也直觀的告訴你做這個實驗的步驟:先通氫,再點燈;先撤燈,后停氫。當然,這些步驟的規(guī)定理由就要通過這四個字為載體去聯(lián)想記憶了。
在講解實驗基本操作中的藥品取用時,首先要講到對于實驗室中的藥品要做到“不聞、不觸、不嘗”,對于實驗完畢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不回、不丟、不拿”,取用藥品的量如無特別要求應取最少量:液體1至2毫升,固體蓋滿試管底部。這些內(nèi)容可以用“提示口訣”為載體來記憶:“藥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記住”。取塊狀固體時可用三個字概括操作要點:“橫(試管先橫放)、放(用鑷子將塊狀藥品放在試管口)、豎(將試管慢慢豎起)” ;取用粉狀固體也是三個字:“橫(試管先橫放)、送(用藥匙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豎(將試管豎起)”;用量筒量取液體時,可概括為:“放平、視平、再讀數(shù)”;取液體藥品用傾倒法時可概括為:“一塞二簽三瓶口”,以提醒學生記住三個注意點;用膠頭滴管取用液體和滴加液體時分別概括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懸、下直、再擠滴”;對于取用藥品的工具可提示學生:“塊用鑷子粉用匙”。這樣就把藥品取用時浩繁的注意點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來了。這些提示語連起來也是一個完整的順口溜:“ 橫放豎,橫送豎,放平視平再讀數(shù)。一塞二簽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塊用鑷子粉用匙,上懸下直后擠滴!
每當講完一堂課進行小結(jié)時,利用壓縮的方法進行概括,更有利于學生的復習和記憶。例如,“氧氣的制法”這堂課主要講了“分解反應”和“催化劑”兩個概念、用氯酸鉀或高錳酸鉀或雙氧水(補充)制取氧氣的三個原理,以及實驗過程七個主要操作步驟,另外還有實驗裝置圖中的八個注意點。在課堂小結(jié)時可將這些內(nèi)容用四個數(shù)字概括:二、三、七、八;蛴谩皟筛拍、三原理、七步驟、八注意”12個字來記憶。其中“七步驟”可用七個字來提示:查(查氣密性)、裝(裝藥)、固(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加(加熱)、收(收集)撤(將導氣管從水槽里撤出)、熄(熄滅酒精燈)!鞍俗⒁狻笨勺寣W生用①②③等八個標號注在課本的制氧裝置圖上:酒精燈火焰處注①:用外焰加熱;藥品處注②:藥品鋪開不要過于集中;鐵夾處注③:應夾在試管中上部;試管口注④:應略向下傾斜;試管內(nèi)導氣管注⑤:不要伸入過長;試管內(nèi)導氣管口部注⑥:用高錳酸鉀制氧時須加棉花;導氣管出口注⑦:不要伸入集氣瓶過長;酒精燈中的酒精注⑧:不要超過2/3體積。再比如講“燃燒和緩慢氧化”一課時,內(nèi)容可歸結(jié)為二、三、四;蛴9個字概括:“兩概念(緩慢氧化、自燃)、 三條件(燃燒必須滿足可燃、與氧氣接觸、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四因素(造成燃燒現(xiàn)象不同的四個因素:易燃性、氧氣濃度、接觸面積、空間大小)。讓學生首先記住這9個字,就能使整堂課學的內(nèi)容心中有數(shù),然后再以這9個字為提示進行復習、展開、聯(lián)想。因此,這9個字便成了記憶的口訣或載體。
綜上所述,記憶需要有載體,沒有載體的記憶不是長久的記憶。找到了適當?shù)妮d體,就找到了恰當?shù)?a href='http://www.yy-art.cn/jiyifa/' target='_blank'>記憶方法,也就學會了記憶。壓縮記憶是繁雜內(nèi)容記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點評]
我們曾有這樣的經(jīng)歷:聽完了一節(jié)課,第二天有人問你聽的什么,可能你的腦子一片空白;如果事先你進行了歸納,也許就能答出一個大概?磥,歸納壓縮是記憶的一種技巧!皶阶x越薄”就是這個道理。把鹽的溶解性表壓縮成“強溶弱不溶”五個字,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歸結(jié)為“請等等氫”四個字,把一堂課的內(nèi)容概括成幾個數(shù)字,把每一步的實驗操作要領歸結(jié)成三點。這樣不僅提高了記憶效率,增加了記憶的牢固性,而且,能大大激發(fā)記憶的興趣,增強記憶的自信心。無論哪一學科,讓學生學會壓縮記憶將會終身受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86105.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相比具備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