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清查和鎮(zhèn)壓反革命分子的政治運動,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稱的三大運動之一。歷時兩年多的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范圍涉及到全國幾乎所有地區(qū),從基本上肅清了國民黨殘留的反革命勢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國主義間諜。曾經猖獗一時的匪禍,也已基本撲滅,使我國的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運動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
1、背景:
蔣介石集團退往臺灣時,在祖國大陸留下大批反革命分子,他們不甘心失敗,繼續(xù)進行種種破壞活動。尤其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爆發(fā),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時機已到,反革命氣焰更加囂張。
2、目的:
為了鞏固人民政權,保衛(wèi)人民安全。
3、經過:
(1)1950年10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鎮(zhèn)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全國大張旗鼓地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依法懲處那寫罪大惡極、怙惡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經過一年的斗爭,基本上肅清了祖國大陸反革命的殘余勢力。
(2)在鎮(zhèn)壓反革命的運動同時,人民政府還取締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娼妓、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丑惡現象,使社會風尚為之一新。
4、意義:
使我國的社會秩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運動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是指于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稱地方政府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雙方同意西藏實行“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收回了對西藏的實際的管理權力。
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繼續(xù)追殲國民黨殘余部隊。為了實現全國統(tǒng)一,人民解放軍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的和平解放。
2、時間:1951年5月
3、經過:
(1)昌都戰(zhàn)役后,1951年,西藏地區(qū)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xié)議。
(2)1951年9月,人民解放軍先遣支隊進駐拉薩,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熱烈歡迎。
4、意義: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tǒng)一。從此,祖國大陸各族人民走上了團結、進步、發(fā)展的光明大道。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偉大成果。
昌都戰(zhàn)役:
昌都戰(zhàn)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qū)部隊一部在西北軍區(qū)騎兵部隊配合下,于西康昌都地區(qū)(今屬西藏自治區(qū))對反動的西藏地方武裝進行的進攻作戰(zhàn)。西藏地方當局為維護農奴制度,拒絕和平解放西藏,將其總兵力的2/3約10個代本(相當于團)部署于昌都地區(qū),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為消滅藏軍主力,掃除進軍西藏的障礙,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qū)以第18軍一部及其它部隊共6個團的兵力,發(fā)起昌都戰(zhàn)役。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戰(zhàn)役的序幕拉開后,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回的北線右路部隊(一五四團和青海騎兵支隊等),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qū)(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約1500華里,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和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xù)行進,許多戰(zhàn)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于在軍、師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圍的任務。然后從西往東堵?lián)粲刹汲烦龅牟剀,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qū)的藏軍全部、干凈、徹底地殲滅。
從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戰(zhàn)役歷經19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殲滅藏軍5700余人,計有5個代本全部,3個代本大部。1個代本起義。共俘代本以上高級官員20余名,俘獲在藏軍中服務的英國人福特、柏爾及印度人2名?梢哉f,在昌都戰(zhàn)役中,藏軍主力已被消滅。
昌都戰(zhàn)役不是為戰(zhàn)而戰(zhàn),也不是只為消滅藏軍和解放昌都而戰(zhàn),仍是為和談而戰(zhàn),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礎。昌都戰(zhàn)役情況傳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層統(tǒng)治集團一片混亂,發(fā)生分化,攝政達扎不體面地下臺,達賴喇嘛提前親政。達賴親政后,即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權代表5人前往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進行談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91442.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