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植物細胞組成部分的功能:
1.細胞壁: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的顯著特征之一,包圍在植物細胞最外面,它的主要功能是對細胞膜及其以內結構起支持、保護的作用,細胞壁的成分是纖維素,比較“堅硬”。
2.細胞膜:
細胞膜是一層極薄的膜,它緊貼細胞壁,在正常的情況下很難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膜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細胞膜有以下功能:
①控制物質的進出;
②接受、傳遞外界信號;
③抵御病菌侵入等。
3.細胞質:
細胞質是存在于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物質。細胞質內有多種結構;
①液泡:在幼小的植物細胞內,液泡小而分散,在成熟植物細胞內,只有一個大的中央液泡,可占細胞體積的90%以下,液泡內充滿了細胞液,細胞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還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有機酸、蛋白質等,有的液泡還含有色素,使細胞顯現(xiàn)不同的顏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滲透調節(jié)、儲藏、消化三方面。
②葉綠體:細胞質中一牡綠色小顆粒,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故含葉綠體的細胞大多呈綠色,一些果實在成熟過程中,葉綠體可轉變?yōu)橛猩w,使果實呈現(xiàn)各種顏色。
③線粒體:是細胞呼吸的場所,很小,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難以觀察到。
4.細胞核:
細胞核是細胞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幼小的植物細胞中,細胞核較大,呈圓球形,位于細胞中央,隨著細胞的生長和中央液泡的形成,細胞核移到靠近細胞壁的部位,呈半球形或圓形。細胞核的功能主要是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觀察實驗: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常見生物玻片標本種類和制作過程:
材料 | 種類 | 制作 |
生物材料,載玻片(長方形),蓋玻片(正方形 | 切片 | 切片是用從生物體上直接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可用切片機切取或用徒手切片法切取 |
涂片 | 用涂抹的方法,將動植物較為疏松的組織或游離的細胞均勻地散布在載玻片上 | |
裝片 | 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制成 |
①制作三種玻片的共同要求是所觀察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最好是一層細胞,特別微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玻片標本。
②三種玻片按保存時間的長短可分為臨時和永久兩大類。
③染色劑對細胞具有毒害作用,因此,制作生物玻片時盡量不染色,在材料各結構對比度較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毒害作用較小的染色劑。
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
(1)擦:用潔凈的紗布吧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滴:把載玻片放在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臨時裝片
(3)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內表皮,把其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展平
(4)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現(xiàn)氣泡。
(5)染:滴一滴碘液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令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特別提醒:
①去除裝片中氣泡的方法:可用滴水引流法或鑷子擠壓法去除氣泡。
②區(qū)分細胞和氣泡:氣泡在視野中是圓形或橢圓形,有黑而粗的邊緣,用鑷子或解剖針按壓蓋玻片。氣泡會變形、移動,而植物細胞不會變形,也不會移動。
切片,涂片,裝片的辨析:
用顯微鏡觀察生物標本時要先做成玻片。生物玻片根據(jù)制作方法可分為切片、涂片、裝片三種,這三種玻片根據(jù)保存時間長短不同可分為兩類,即永久性的和臨時性的。它們的相同之處是被觀察的材料必須簿而透明,生物玻片無論從概念上還是從制作上都比較易混淆,需注意區(qū)分。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動物細胞結構和功能
動物細胞的結構:
圖為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
動物細胞組成結構的功能:
①細胞膜:是細胞表面的一層膜,主要作用是保護細胞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②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動物細胞質中沒有液泡、葉綠體等結構。
③細胞核:細胞核內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列表比較:
比較項目 | 相同點 | 不同點 |
動物細胞 | 都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質中都含有線粒體 | 無細胞壁,細胞質中無液泡和葉綠體 |
植物細胞 | 有細胞壁,細胞質中有液泡,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 |
生物圖的畫法和注意事項:
(1)要依據(jù)物像大小確定圖形的大小,比例要適中。
(2)圖形一般在紙中央稍偏片上方。
(3)指示線要用直尺引出水平線,結構名稱盡量標注在圖的右側,圖下注明圖的名稱。
(4)圖中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涂陰影,也不能畫線表示暗處。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觀察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
基本步驟:擦→滴→刮→涂→蓋→染
制作要點:
①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特征(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②取材要恰準確.用涼開水漱口可避免刮下食物殘渣,要輕輕地刮,以免使口腔受傷。
③盡量避免氣泡產生:先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液滴,蓋玻片和載玻片成一定角度,然后緩緩放下。
④觀察裝片:由于口腔上皮細胞的透明度大,所以觀察的視野應略一些。
制作過程:
(一)材料: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二)方法步驟: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的刮幾下
(4)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的蓋在水滴上,避免出現(xiàn)氣泡
(6)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三)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
臨時裝片的制作: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蓋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xiàn)氣泡,再滴稀碘液在蓋玻片上,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侵潤標本的全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98194.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探究實驗:鳥適于飛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