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中的差異教學研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新課程改革以來,差異教學越來越被廣大教育者們所重視。所謂的差異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fā),把學生按照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學習風格、個性特長等的不同分為幾個層次,老師根據(jù)學生的這些差異給予不同的有效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參加差異教學研究的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做法:

  一、差異教學提出的背景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在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生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日益嚴重,學困生也逐漸增多。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面對差異懸殊的學生,教師雖然付出了很多,但結果往往是優(yōu)等生吃不飽,中等提不高,學困生受不了,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因而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打破統(tǒng)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差異教學,充分關注學困生的發(fā)展,做到優(yōu)等生有所提高、中等生有所突破、學困生有所收獲,才能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區(qū)教研室的領導下,我們參加了差異教學的課題研究。

  二、差異教學的實施方法

  1、學生的差異

  實施差異教學的重點是針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生個體差異而實施的分層教學策略。即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打破原來的格局,教師通過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各種測試手段,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等把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學生為優(yōu)等生,這組學生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yōu)秀。B組學生為中等生,這組學生基礎知識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C組學生為基礎生,(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后進生或是學困生)這組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智力水平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沒有自學性,成績欠佳。

  在分組的時候,教師們跟學生間進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組的學生有想法,使他們認識到這是老師更關心他們,對他們今后學好數(shù)學更有好處,并明確指出各組學生之間不是不變的,每學期根據(jù)考試結果滾動。

  2、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的差異

  在學生分組的基礎上,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各組學生的水平,對學生制訂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對于A組的學生,教學目標上側重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重視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求知欲,重視培養(yǎng)思維品質;在教學方法上則直接切入主題,放手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探索,注重培養(yǎng)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B組的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能完成課本習題,并適當做一些新題,著重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引導;在教學方法上則注重復習引入,慢慢過渡到新課,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對于C組的學生,能理解課本例題,模仿課本例題來解決基本問題,基本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重視夯實基礎,培養(yǎng)學習熱情,增強信心;方法上則要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學得會,跟得上。

  例如,在進行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學時,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對于A組學生,要求他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將三個三角函數(shù)定義全部學完,并能熟練區(qū)分,在第二節(jié)課呢,我會精心編制一組題,讓學生來綜合運用這三種三角函數(shù),并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使得學生對三角函數(shù)有了較為全面的把握;對于B組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先掌握正切的定義,然后在一節(jié)課里把所有相關正切的問題全部消化解決掉,在第二課時再一起完成正弦與余弦的講解及應用;而對C類學生呢,則要先做好鋪墊,弄清基本概念和定理,按照課本按步就般地一個一個逐步學習,而且只要求他們掌握課本上的練習題即可。

  3、課后輔導及作業(yè)布置上的差異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后輔導很重要。在教學當中,我采用了這樣的課后輔導方式:對A類學生由我親自點撥輔導,每天至少輔導一次,主要處理的是一些能力提升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然后由A組生輔導B組生,B組生帶動C組生的方法,集中處理他們作業(yè)中的一些問題,這樣既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他們在輔導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這樣分組輔導的前提當然是A組學生的作業(yè)是一些提高題和思考題,B組學生的作業(yè)要掌握由淺入深的原則,除了完成課本上的所有題目外,要注意同類型的題重復再練的過程;而C組學生的作業(yè)只要完成課本上的復習鞏固題和簡單的綜合運用題,并注意同類型題進行反復訓練,直至弄懂為止。

  例如:在學習完《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一節(jié)后,C組學生只需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即可,B組學生在此基礎上,多加了一個調查生活中的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實踐作業(yè),而C類學生除了這兩項作業(yè)外,還要根據(jù)要求自己來編制一個包含不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游戲或是應用題。

  三、差異教學研究中還存在的問題

  通過這一年多的研究,我們更加認為差異教學是必要的,是適應當今教育理念的。差異教學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兼顧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而且通過差異教學的實施,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能融洽師生間的關系。雖然我們的差異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時我們也感覺到了施行差異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分層評價方面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雖然我們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輔導與作業(yè)方面,注意到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但對考試的評價方式上還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以B組學生為主,這種考試制度和評價方式,對于A組和C組的學生來說,還是起不到激勵的作用的,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總之,通過差異教學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了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還有許多的困難和不足,但是它卻是被我們所有一線教師所公認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以更好地發(fā)揮它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優(yōu)秀的發(fā)展。

  論文中心,作者:季雪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00265.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shù)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