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血液加入抗凝劑(檸檬酸鈉),靜置一段時間,會出現分層的現象。上面淡黃色的半透明液體是血漿,約占55%,下面暗紅色不透明的是紅細胞,約占45%。中間薄薄的一層白色物質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不到1%。
特別提示:不加抗凝劑的血液很快就會凝成血塊,在凝血塊周圍出現的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是血清。血清和血液的主要區(qū)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能使血液凝固的物質)。
血漿:
(1)成分: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漿中含有多種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如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另外血漿中還含有一些體內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2)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
血細胞: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運輸氧氣及少量的二氧化碳,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起防御保護作用,調節(jié)體溫。
靜脈血和動脈血:
主要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來區(qū)分。當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時,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鮮紅色,此時的血叫動脈血;當血紅蛋白與氧氣分離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紅色,此時的血叫靜脈血。
動脈血和靜脈血的主要區(qū)別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顏色的差別,與在什么血管中流動無關。
三種血細胞的比較:
比較項目 | 紅細胞(RBC) | 白細胞(WBC) | 血小板(PLT) |
形態(tài)結構 | 個體小,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 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 | 個體最小,形狀不規(guī)則,無細胞核 |
功能 | 運輸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 | 對人體起防御和保護作用,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 | 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
正常值 | 男:(4.0??5.5)×1012個/升 女:(3.5??5.0)×1012個/升 | (4??10)×109個/升 | (100~300)×109個/升 |
異常情況 | 人體在運動、飽食、缺氧等情況下,紅細胞數會暫時增加。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會患貧血 | 過多,表明身體有炎癥 | 過少,機體會異常出血;過多,易形成血栓 |
②白細胞在血液中體積最大.但能變形。所以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間隙,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后,自己也會死亡,如傷口流出的膿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細胞和病菌組成的。當人體內有炎癥時,白細胞的數量會增加,臨床上常以此作為判斷體內是否有炎癥的依據。
③自然止血:皮膚劃破后流血,但不久就會自然止血,這是因為皮膚的血管受損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傷口處聚集,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形成凝血塊堵塞傷口而止血。
易錯點:
1. 誤認為動脈瓣位于動脈中
血液不能倒流的原因主要是在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除此之外,在四肢靜脈中還有靜脈瓣。其他血管內則沒有瓣膜。
2. 誤認為動脈里流的一定是動脈血,靜脈里流的一定是靜脈血
(1)動脈和靜脈是血管名稱,動脈血和靜脈血是血液名稱,與血管名稱無關。
(2)動脈血和靜脈血是以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和顏色的深淺來劃分的,含氧多、顏色鮮紅的血叫動脈血,含氧少、顏色暗紅的血叫靜脈血。
(3)動脈血和靜脈血與血液中所含養(yǎng)料或廢物的多少無關。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知識梳理: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觀察實驗: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實驗目的:
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
觀察實驗:
實驗用品:人血的永久涂片,顯微鏡。
實驗步驟:
1.右手握住井壁,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厘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移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在物臺要保持2厘米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境內,另一只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只眼項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實驗記錄:
實驗結果:
分別繪出一個紅細胞和白細胞的結構鏡像圖。
(1)用鉛筆畫圖。
(2)各結構的引線統一畫到圖旁右側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3)圖像名稱書寫在圖的正下方。
(4)圖像比例適當,在紙上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
(5)所畫圖像為鏡像圖,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
整理實驗器材:
1、將顯微鏡復原,安放好。
2、材料用具擺放整齊,桌面保持整潔。
注意事項:
1.用低倍鏡觀察血液涂片,找到物象
2.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3.用細準焦螺旋調準焦距,直到物鏡清晰為止。
4.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邊,并將物鏡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觀察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實驗目的:
1、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
2、區(qū)分三種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02785.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