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共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基礎(chǔ)驛站
1.
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所惡(
)
一簞食(
)
一豆羹(
)
蹴
(
)
茍
得(
)
不屑(
)
2
.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字詞。
①由是則生
而有不用也
②蹴
爾而與之
③向
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
乎
⑤故不為茍
得也
⑥萬鐘于我何加
焉
⑦此之謂失其本心
3.
解釋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
而:
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③
為: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4.
本文的作者是
,名
,字
,是
時的
家、
家、
家。孟子繼承并發(fā)揚(yáng)了
(人名)
的思想,與之并稱為“ ”
。
有
之稱。其
思想核心是
、
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
二、綜合園地
5.
下列句子中加線的“
之”
的用法不同的項是(
)
A.
此之謂失其本心
B.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6.
朗讀停頓錯誤的兩項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④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⑤是/
亦不可以已乎
7.
下列標(biāo)點(diǎn)符號運(yùn)用錯誤的一項是( 。
A.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D.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8.
選出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
A.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D.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9.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一豆羹。
B、
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C、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0.
孟子在幾千前就提出了“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的問題和應(yīng)當(dāng)“
舍生取義”
的觀點(diǎn),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yīng)當(dāng)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4248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