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語文報初二版
第47
期
王順民
從解題角度來說,目前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目類型大致可以分成四類:(1
)基礎知識積累和運用,(2
)信息檢索和提取,(3
)內容理解和分析,(4
)從閱讀引發(fā)的拓展和寫作。
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中它們的賦分情況如下:
項目
文章
基礎知識積累和運用
信息檢索和提取
內容理解和分析
從閱讀引發(fā)的拓展和寫作
《中國紅為什么這么紅》,22
分
16
題第一空和18
題,4
分
16
題第二空、
17
和20
題,16
分
——
19
題,2
分
《蘑菇轉了一個彎》,26
分
21
和22
題,4
分
23
題,6
分
24
和25
題,8
分
26
題,8
分
合計(48
分)
8
分(16.67%
)
22
分(45.83%
)
8
分(16.67%
)
10
分(20.83%
)
由上表可以看出,“信息檢索和提取”的分值最高。不僅如此,這一項目的重要性還在于對文本和考題本身的解讀必須依賴“信息檢索和提取”。下文就以
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內容為例,說說信息檢索和提取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文本解讀
文本解讀中的信息檢索和提取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抓住標題——檢索核心句(段落中心句或人物事件、作者情感表述句)——提取有關寫作對象、內容、作者感情等信息,理解文章。
《中國紅為什么這么紅》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標題一般點明說明的對象(也有直接交代說明內容的),文章中心句主要介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的內容,為了準確、科學而又具體、清楚地介紹這些內容,還必須以具體說明的順序、借用具體的說明方法來介紹。由此來整理其說明文的解讀規(guī)律是:由總而分(或由概括到具體),即,標題——中心句——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的詞句。
本文在標題上交代了說明對象和內容:“中國紅”說“紅”的原因。由此從文中檢索“原因”的中心句:第①段“中國紅是最適合喜慶的顏色”,第②段“是無可取代的最適合喜慶的顏色”,第③段“考察光波的長短,也可以明白中國紅非常適合喜慶”,第④段“中國紅最適宜喜慶,還有生存擇食的因素”,第⑤段“可見,靈長類動物對紅色的感覺能力較其他顏色敏感,與長期以來尋找食物所養(yǎng)成的飲食習慣有關”……以此類推,都能檢索到表示“原因”的語句。接著根據這些內容再進一步檢索,即抓住說明順序和方法的具體運用。
另一篇記敘文是《蘑菇轉了一個彎》(初中階段一般將小說歸入記敘文)。記敘文的標題或表示文章所寫內容,或表示文章主旨,或反映文章的行文線索,有時還表示寫作的對象、背景等。記敘文的主要內容則是人物的活動(時間、地點、背景、事件等),并通過人物活動及其細節(jié)的展開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表達作者的感情傾向。解讀記敘文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抓住標題檢索文中與標題相關的語句,把握標題的基本含義——抓住人物活動細節(jié)和事件發(fā)展的情節(jié)(背景、人物描寫的重點段落和語句),把握人物事件的意義——抓住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意圖。
本文的解讀就順著“蘑菇轉了一個彎”檢索相關的人物活動和事件的語句,如:“我即將大學畢業(yè),為了找個單位……但仍一無所獲”、“我一口回絕了那家公司……就回了趟老家”、“……這幾天山上蘑菇正多……明天咱們去采吧”、“咱們摘一些山果回去吧……”、“咱們一起背到鎮(zhèn)上的水果店去賣給他們”、“蘑菇是我用賣山果的錢買的”、“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走一些彎路”、“我明白父親的用意了”、“我還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個偶然的機會,領導發(fā)現(xiàn)了我的才能”、“父親已經使我學會了,讓蘑菇轉了一個彎”等,在這樣檢索后就會獲取這樣的信息:一是標題是行文的線索,并用比喻闡明一個道理:“當很多人都在搶同一樣東西時,我們不一定能夠順利得到,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走一些彎路”。二是人物活動(事件)發(fā)展情況:“我”求職未果郁悶回家,回家后在父親的啟迪下醒悟(邀我上山采蘑菇、遇人多改采山果、賣掉山果換蘑菇),重新返回求職公司最終獲得成功。
因此,
學習信息檢索和提取,能快速正確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5761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