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愚公移山?列子(18分)》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課內(nèi)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愚公移山 列子 ( 18 分)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 愚公移山
·
列子
(18
分)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8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4
分)
①面
山而居(






而謀(





渤海之尾
(      。


始一

焉(


19
.翻譯下面句子。(6
分)
①雜然相許:


②如太行、王屋何:

③甚矣,汝之不惠:

20
.智叟與愚公之妻都反對移山,他們的觀點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觀點和態(tài)度是什么?你對兩人觀點和態(tài)度作怎樣的評價。(5
分)


21
.故事的結(jié)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為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并說說理由。中國古代很多民間傳說或故事都有神的參與,請舉一個例子并簡述故事。(3
分)


參考答案:
18
.①面對著②家③之于④同“返”,這里是往返的意思。
19
.①紛紛贊成他②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③你太不聰明了。

20

①相同:都認為沒有辦法來安置挖下來的土石;不同點:愚妻是提出疑問,帶有關(guān)心/
智叟是責(zé)難和譏笑,是輕視愚公,譏笑愚公短視。②
愚公認為:子孫無窮,人力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為:人是“殘余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對山的態(tài)度其實是對困難的態(tài)度,循此方向談看法、作評價皆可。只要世界觀積極,言之成理,表達流暢就可得分,(4
分)(文言文作品中人物描寫及觀點類考查題)
21

①天神相助不損害愚公形象,而且使愚公形象更加豐富高大,正是愚公的決心和精神感動了天帝,才能這樣的結(jié)果。這樣結(jié)尾借助神助實現(xiàn)愚公的抱負,反映的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②寶蓮燈、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都有神的參與;敘述故事能說清人物、事件的過程即可。(文言文寫作技法的考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68397.html

相關(guān)閱讀:《滿井游記(節(jié)選)》閱讀答案
“冬天的百草園”閱讀答案
胡適《我的母親》閱讀答案
隆中對(陳壽)(16分)閱讀答案
《安塞腰鼓》同步練習(xí)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