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蔣偉,字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社會活動家!渡婆康娜沼洝、《太陽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獲斯大林文藝獎金。


丁玲的寫作風格:
丁玲的寫作風格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階段,這和她的生活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1)20世紀20代,所寫的女性人物對封建專制的抗爭和叛逆;另一方面塑造出五四退潮后小資產(chǎn)階級叛逆、苦悶、追求的知識女性的典型。
(2)1930年至1936年,由小資產(chǎn)階級文學轉(zhuǎn)向了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文學,題材開掘的巨大現(xiàn)實性;階級視角的社會批判性;廣闊生活圖景的寫實性。
(3)1936年至1949年。這里丁玲在延安的創(chuàng)作時期。她既滿腔熱忱地歌頌和描寫革命根據(jù)地、解放區(qū)的新生活、新風尚、新人物,又直言不諱地暴露生活中的陰暗面,從而使其作品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新高度。

丁玲:


丁玲的主要作品: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農(nóng)村斗爭生活后寫的反映土改運動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由于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就,曾榮獲1951年度斯大林文學獎金二等獎。小說藝術地再現(xiàn)了農(nóng)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偉大斗爭,圍繞著工作組領導群眾揭露和斗爭惡霸地主錢文貴的過程,突出了土改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只有把最隱蔽的,也是最狡猾、兇狠的惡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勝利。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京師大學堂:
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戊戌變法中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chuàng)立的,屬于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維新失敗后被保留下來,成為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京師大學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并受到舉國關注,但由于清廷的腐敗,政府并沒有對大學堂給予充分的投入。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既是全國最高學府,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統(tǒng)轄各省學堂。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稱北京大學。

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1、京師大學堂的建立:
1898年6月11日,清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而建立京師大學堂是其重要舉措。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正式批準設立京師大學堂。
2、京師大學堂的地位:
京師大學堂是當時全國最高的學府,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的職能。
京師大學堂的改名于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蔡元培革新北大:
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于第二年開始改革。
1、改變學生讀書做官的思想,他提出大學是“研究學問之機關”,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場所,更不是養(yǎng)成資格、販賣畢業(yè)文憑的地方。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摒棄“做官發(fā)財思想”,抱定做學問這一宗旨,孜孜以求。
2、積極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允許各種學術派別自由發(fā)展,允許有不同學術觀點的人在大學任教;在教師的聘任制度上,蔡元培以“學詣為主”,羅致各類學術人才,既聘請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等來校任教,也延請了持復辟政見的辜鴻銘等舊派人物執(zhí)教。一時間北京大學人才薈萃,聲譽鵲起。
3、對學科和教學體制進行改革。針對以前北京大學專注學術法的風氣,首先是進行了文理擴充,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蔡元培認為“學為學理,術為應用”,學與術的區(qū)別就是基礎理論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區(qū)別。學生在學校必須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只有把基礎打好才談得上應用。
4、廢科設系和學分制的建立。蔡元培在學科建設上要求文理溝通。為了避免文理科學生相互隔絕,互不溝通,他采取的一個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為的科際障礙,廢科設系。北大于1919年廢除科,改原隸屬于科的學門為系,廢學長,設系主任。原來的文、理、法等科分別改為不同的院。學分制是蔡元培效仿的美國大學中通行的學籍管理方法。他認為同在一個年級或一個專業(yè)的學,由于其能力和興趣有著很大的差別,在學校中實行學分制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魯迅

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yī)院專門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等。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



魯迅:
1、代表作:
《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大膽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
《阿Q正傳》塑造阿Q這個人物形象,來揭示當時社會部分愚昧百姓劣性根。
《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殘害。
2、創(chuàng)作前期:
寫小說聞名,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無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個封建文化,成就卓著,影響巨大,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定了基石。
3、創(chuàng)作后期:
他以雜文為武器,直接面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深刻揭露了他們的黑暗統(tǒng)治。這些雜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近代進步文學、藝術家的神圣使命:
從五四運動開始,中華文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弘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謳歌光明,鞭撻黑暗,成為文學藝術節(jié)們的神圣使命。

《狂人日記》插圖:


魯迅的主要作品:
1、《狂人日記》
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白話文小說。首發(fā)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月刊。內(nèi)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封建的制度“吃人”傳統(tǒng)!犊袢巳沼洝吩诮袊奈膶W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
2、《阿Q正傳》
魯迅小說代表作。寫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發(fā)表于北京《晨報副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栋正傳》向我們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它的發(fā)表,有著特定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背景!栋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是采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
3、《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該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發(fā)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后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第2篇白話小說。主要通過一個酒店小伙計的視角來描寫封封建教育和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殘害,直接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對人們的危害。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徐悲鴻

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年),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強調(diào)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diào)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主要作品有《奔馬圖》《群馬》《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圖》等。

徐悲鴻《奔馬圖》:


《負傷之獅》:

這幅圖創(chuàng)作于1938年,當時日寇侵占了大半個中國,國土淪喪,生靈涂炭,徐悲鴻怨憤難忍。他畫的負傷雄獅,回首蹺望,含著無限的深意。他在畫上題寫:“國難孔亟時與麟若先生同客重慶相顧不懌寫此以聊抒懷!北憩F(xiàn)了作者愛國憂時的思想。這是一幅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杰作。中國被稱作東方的“睡獅”,現(xiàn)在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大部分國土,“睡獅”已成了負傷雄獅。這頭雙目怒視的負傷雄獅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準備戰(zhàn)斗、拼搏,蘊藏著堅強與力量。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爭年代,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象征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wèi)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读x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聶耳: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漢族,云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chǎn)物。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音樂先驅(qū)。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線譜: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趙樹理:
趙樹理(1906年~1970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縣尉遲村人,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人民藝術家。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范,開始寫新詩和小說。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報》《說說唱唱》《曲藝》《人民文學》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工作,兼任中共晉城縣委副書記。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說多以華北農(nóng)村為背景,反映農(nóng)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nóng)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chuàng)的文學“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趙樹理的寫作特征:
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新鮮樸素的民族形式,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清新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其中大量描寫了晉東南獨特的區(qū)域民俗事象,或作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進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手段,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趙樹理:


趙樹理的作品:
《小二黑結婚》:
《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通過邊區(qū)農(nóng)村青年農(nóng)民小二黑和小芹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寫了農(nóng)村中新生的進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動勢力之間的尖銳斗爭,以主人公在新政權的支持下突破阻礙獲得幸;闊燂@示出民主政權的力量和新思想的勝利。小說在刻畫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
《李有才板話》:
是作家趙樹理創(chuàng)作的一部中篇小說。1943年發(fā)表。小說主要內(nèi)容為:抗戰(zhàn)時期,地主閻恒元把持了敵后根據(jù)地閻家山的村政權,村干部貪污盜竊,營私舞弊,欺壓群眾,卻居然騙取了“模范村”榮譽。李有才帶領小字輩,以“快板詩”為武器,同他們進行智斗,并取得勝利。作品采用有說有唱、夾敘夾議的板話形式,生動活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7462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初一歷史寒假作業(yè)答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