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好聲音”
①
“中國好聲音”節(jié)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幣六千萬,最后的收益達到了三億。作為最受矚目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聽”。
②
“好聲音”里的“聲音”是狹義的,單指歌唱之人聲。在中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聲”和“音”兩個字是分開使用的。
③
構成聲音的是聲源,構成聲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振動,使空氣分子和其他分子產(chǎn)生摩擦,聲音就此出現(xiàn)。
④
請不妨運用想象視覺化一下這個只有一瞬間的“漫長過程”——能量的碰撞產(chǎn)生聲音(振動),通過或遠或近的空間——聲源與你耳朵之間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氣),以每秒
米
14000
個長短不一的毛狀聲音感知細胞開始對不同頻率進行處理,長的對應低頻,短的對應高頻。
耳朵把聲音這一猶如絮亂線團的混沌整體條分縷析地拆解成一根根聲音組成的最細小的聲音絲線,重新組合。剎那間,聲音完成了從聲源到接收系統(tǒng)的旅程,神經(jīng)元的能量電流在我們的頭腦中雷聲四起、纖毫畢現(xiàn)——聲音由振動變成了大腦能感受到的信息——聲音的物理屬性到此結束,而接下來的征程則變得愈加波云詭譎。
⑤
聽覺是被動的,別無選擇的。而聽音是主動的,有所取舍的。聽覺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聲音,而我們的大腦對聲音的輕重緩急進行組織排序,有選擇地過濾、注意、集中、記憶,然后再做出反應,亦即,我們對聲音的反應其實是我們的“欲望”——大腦的偏好對聲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馬如何會在聽了一曲其實并無太多過人之處的琵琶曲后青衫盡濕,隨后觸景生情地寫道:“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揉搓麻將牌的“嘩嘩”聲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腦之效了。正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摘自《科學
Fans
》
10
月號,有改動)
15.
仿照下面劃線的語句,根據(jù)第
④
段中的相關內容填空,概括聲音從聲源到接收系統(tǒng)的過程。(每空
1
分,共
2
分)
能量碰撞產(chǎn)生聲音
——
——
——耳蝸分辨振動信息。
16.
為什么說“聽覺是被動的,別無選擇的。而聽音是主動的,有所取舍的”?(
2
分)
17
.第
③
段劃線句中加點的詞“之一”能否刪去?為什么?(
3
分)
18
.第
④
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0
分)
15.
(
2
分)聲音傳播抵達耳廓
耳膜振動傳到內耳
16.
(
2
分)聽覺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聲音,而聽音是由大腦對聲音再做出反應。
17.
(
3
分)不能。因為“之一”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它表明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是有多種的,振動只是其中的一種,刪掉“之一”,就改變了原意,不符合實際情況。
18.
(
3
分)列數(shù)據(jù)。準確具體地說明了毛狀聲音感知細胞的數(shù)量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81775.html
相關閱讀:《吃素不長壽》閱讀答案
閱讀《冷凍療法挽救生命》
《小心,涂改液傷著你》閱讀答案
《3D打印的革命性》閱讀答案(云南曲靖市中考)
中國,最貧窮的揮霍者 閱讀答案(伊春,佳木斯,鶴崗,七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