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天元
明天就要離開波士頓了,我在腦海中檢索:對于這座美國歷史文化名城,還遺忘了什么沒有。忽然就隱約記起:馬克·吐溫
安葬在波士頓郊外。女兒網(wǎng)上匆匆一查,說沒錯。
父女倆立馬驅(qū)車前往。
放眼墓地,總有數(shù)千墓碑,哪一塊屬于這位著名作家呢?工作人員已經(jīng)下班,我們只好攔住了一位開車路過的美國小孩?此荒樦蓺,頂多也就是
16
歲剛滿拿駕照的齡。聽明原由,他一臉的驚訝和狐疑:“馬克·吐溫就葬在這里?不會吧。”見我們言之鑿鑿,他又是一臉的敬意加羞愧:“中國遠在萬里之外,你們還能知道這位文豪的安葬處并前來吊唁。我是波士頓人,怎么連這也不知道呀。”直至最后
,他競滿臉漲紅,手足無措起來,表示回家一定弄清墓碑準確方位,明天再來拜謁。告別小伙,我們茫然查看了’幾處墓碑,終無所獲,只好披著夜色悵然歸去。
回家了,女兒網(wǎng)上再仔細查找,結(jié)果還是我
們出錯。原來,馬克·吐溫是安葬在紐約的一處同名墓地,網(wǎng)頁上有清晰的墓碑照片和介紹文字,我感到很對不起
那位美國小伙,是我們的錯誤導致了他的羞愧,然而,我卻從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
文學的力量早已清晰地進入美國的編史頁。僅僅拿美國南北戰(zhàn)爭那一段說事:
1852
斯托夫人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就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描寫了南
方奴隸的悲慘命運,直接揭開了人權(quán)運
動的序幕,引發(fā)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凡是內(nèi)部存在極端不正義而又聽之任之的國家,都蘊藏著大動蕩的因素。”斯托夫人的這一名言,成了聯(lián)邦政府向叛逆的南方宣戰(zhàn)的道德依據(jù)。而
1936
密契爾女士的長篇小說《飄》,又從人們的心靈感受,對這場戰(zhàn)爭作了極為深刻的反映:光靠戰(zhàn)爭消除不了種族的鴻溝,光是解放黑奴的偉大宣言,消除不了人性的自私和驕傲。書中名句:“明天又是另一天!”幾乎成了許多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燈。
讓我們從歷史回到現(xiàn)實中來,距芝加哥只有三小時車程的阿華州麥迪遜縣境內(nèi),有一座普普通通
的木橋,卻長車水馬龍,成了知名的旅游勝地,原因不過是它見證了一段中男女的戀情——《廊橋遺夢》及其同名電影,就這樣造就了一處愛情的圣地。
掛一漏萬,我還沒有寫惠特曼,沒有寫海明威,沒有寫我沒有讀過他們作品的那些偉大的美國作家。
我們曾經(jīng)無限夸大過文學的作用。一段時間,又把文學說得無足輕重,甚至可有可無。我想,在商品經(jīng)濟至上的代,文學至少可以是粘合劑吧,它能把許許多多孤獨的靈魂引領(lǐng)到一起,給這個紛擾的世界增添一些理解、寬容與和諧。
初到美國,我不懂為什么不少人喜歡駕馭名叫福特皮卡的人貨兩用車,原來,在《廊橋遺夢》里,讓羅伯特·金凱和費朗西絲卡一見鐘情的,就是這種車。
19.
文中提到的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作家,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有哪些?請至少寫出兩部(篇)。(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尋墓不著后,文章講“女兒網(wǎng)上再仔細查找”有何用意?(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如何理解那位美國小伙的“羞愧”?(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怎么理解“在商品經(jīng)濟至上的代,文學至少可以是粘合劑”這句話?(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有人說,文末寫美國人喜駕馭福特皮卡人貨兩用車應(yīng)該是證明愛情的力量,而不是證明文學的力量。你怎么看?(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81825.html
相關(guān)閱讀:做一個漢字傳人 閱讀答案(荊州)
榮與辱 閱讀答案
寬容與和諧 閱讀答案
《心系一處》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我與人恩,一定相忘”是寬厚待人的大智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