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和陸地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海洋和陸地 由地理網(wǎng)資料整理

  (一)、命題規(guī)律分析

  1.全國卷命題規(guī)律

  形式上都是以圖或地理熱點事件為背景材料進行設問。圖以區(qū)域圖、構成圖、示意圖為主,如2002年江蘇綜合31題就是典型的構成圖,2003年廣東地理36題是分布示意圖;2004年江蘇地理26-29題也是分布示圖。

  考核內容上側重地貌、海洋水、陸地水、能源和自然帶等知識點。如2004年廣東卷考查了板塊、自然帶等知識點,江蘇卷考查了地下水與河流、海洋水等知識點、天津卷考查地貌成因、自然帶等知識點。

  2.上海卷命題規(guī)律

  形式上多以熱點背景材料和世界區(qū)域圖為命題背景F考查內容側重鹽度、洋流、水資源和地域分異等知識點。

  3.全國卷及上海卷共同規(guī)律

 、僖缘乩硎挛(現(xiàn)象)分布圖,各種示意圖或熱點問題為背景設題。

 、趥戎睾Q笏完懙厮Y源、能源和自然帶的考查。

  ③能力要求注重在基礎知識識記基礎上分析事物間的聯(lián)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圖表分析運用能力。

  (二)、命題趨勢預測

  1.形式上:各種事物的區(qū)域分布圖、發(fā)展過程圖等圖表資料和地理熱點事件是很好的命題素材。以海洋水和陸地水為主線,進行文科綜合命題是高考的重要趨向,包括海洋資源開發(fā)、水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城市水價上調等都是很好的命題背景材料和立意中心。

  2.考核內容上:熱點重點區(qū)域地質地貌的成因,海洋運輸,水資源的利用保護,陸地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及其與氣候、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的結合都是命題的重點。

  (三)、專題能力聚焦

  1.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環(huán)節(jié)及意義。

  2.地質作用理論、板塊構造學說的具體運用。

  3.區(qū)域海水溫度、鹽度的影響因素。

  4.洋流、洋流分布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5.陸地水運動過程及水資源問題。

  6.生物循環(huán)、土壤形成及其地理意義。

  7.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8.主干知識所蘊涵的地理思維方法,思維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

  地球表面兩種主要形態(tài)是陸地和海洋。在高考命題中,它和“大氣環(huán)境”是同等重要的考點,但在文綜高考地理試題中的再現(xiàn)率明顯低于“大氣環(huán)境”部分。在高考命題中,地質構造可以與我國或重界某地的地貌結合考查;內力作用可以與板塊構造、火山地震活動結奮起來命題;外力作用可以結合風蝕地形沙丘、沙化、河湖泥沙淤積等問題設計試題;結合中國或世界某主要河流、南水北調考查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結合氣候考查生物、土壤;結合區(qū)域地圖或模式圖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結合模式圖或海域圖考查海水溫度和鹽度、洋流等。

  在今年高考中,結合某海域的鹽度分布特點考查影響鹽度的因素;結合航海、全球海陸輪廓、氣壓帶風帶考查洋流運動規(guī)律、洋流對氣候等的影響,結合世界某地地震,考查板塊構造理論的應用;結合沙丘或沙化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特點;結合流水作用考查水土流失、海岸侵蝕、海岸線消長等結合某河流或南水北調考查水循環(huán)、河流補給;結合等高線地形圖、水系特征、氣候特點考查某地區(qū)河流徑流量的變化特點等。

  復習備考中,結合全球海陸輪廓圖識記主要洋流,以及洋流與風帶、漁場、氣候的聯(lián)系,利用模式圖總結洋流分布規(guī)律,結合坐標囪識記全球海洋平均溫度分布規(guī)律,結合某一海區(qū)(邊緣海、內海、河曰附近海域、內陸湖泊)鹽度的特點,掌握分析影響鹽度因素的思維方法;結合模式圖,掌握氣候、土壤、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同時更要注意與規(guī)律不吻合的特殊性,如我國西北地區(qū)年降水量總體上是自東向西遞減,但新疆西部、天山北坡、阿爾泰山等地受大西洋、北冰洋水汽的影響,降水量又有所增加,這對河流、植被等均有影響。最后,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以高考必修教材為核心,以初中地理為基礎,以高中選修(二)的個案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應用體系。以“海洋”為例,初中地理介紹了“世界大洋”、“中國海洋”、“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海洋”等基礎知識,高中必修教材介紹了“海水的溫度、鹽度”、“海洋與陸地相互作用”等知識和原理,高中選修(二)介紹了“海島和海域的開發(fā)”等內容,復習過程中必須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82639.html

相關閱讀:初三地理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