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中的《雜說》。作者是唐朝的文學(xué)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學(xué)過的詩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二、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雖有名馬:即使
⑵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屈辱,埋沒。
⑶駢死于槽櫪之間:并列而死
⑷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shí)
⑸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飼”喂
⑹才美不外見 通“現(xiàn)”見
⑺且(況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一樣;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意為鞭策、駕馭
⑼食之不能盡其材,通“才”
⑽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⑾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
⑿其(難道)真無馬邪:通“耶”,表示疑問語氣
⒀其真不知馬也,恐怕
張麗鈞《澆花》閱讀答案
http://www.5156chinese.com/a/chuzhong/30/2533.html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yùn)起決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表明千里馬“不以千里稱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描繪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颍 其真不知馬也。
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運(yùn)用排比句式表達(dá)作者對“食馬者”強(qiáng)烈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馬也
8、有一句話叫做“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由此可聯(lián)想到《馬說》中的哪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9、誦讀古文,與先賢對話,和智者交流,能讓我們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韓愈《馬說》中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環(huán)境對人才的決定作用。
10、面對不公平的待遇,表現(xiàn)作者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四、文章通過巧妙地比喻來闡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比喻義。
千里馬
——
人才 伯樂
——
識別人才之人 食馬者
——
不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葉傾城《死亡唇邊的微笑》閱讀答案
http://www.5156chinese.com/a/chuzhong/30/3655.html
五、課文寫了“千里馬”的那些遭遇?作者認(rèn)為應(yīng)該怎樣對待人才?
“遭遇”(見課文)。利用他們,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六、“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83507.html
相關(guān)閱讀:《核舟記》學(xué)習(xí)要點(diǎn)
閱讀《春》(節(jié)選)附答案
阿長與《山海經(jīng)》考點(diǎn)整理筆記
《安塞腰鼓》閱讀答案
《愛蓮說》“余憶少時(shí),住西湖”對比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