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題。(16
分)
【甲】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
?
、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quán)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zé)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
注釋
】①儀軌:禮儀法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quán)制:合乎時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rèn)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9.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4
分)
(1
)性行淑均
▲
(2
)陟罰臧否
▲
(3
)犯法怠慢者雖親
必罰
▲
(4
)咸畏而愛
之
▲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3
分)
A.
諸葛亮之
為相國也,
撫百姓
B.
服罪輸情者雖
重必釋
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
雖
我之死,有子存焉
C.
以
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
刑政雖峻而
無怨者
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
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
11.
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
分)
(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2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
12.
【乙】
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jié)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明。(3
分)
▲
13.
綜
合這兩段文字,請談?wù)勀銓χT葛亮的評價。(
2
分)
▲
參考答案:
9.
(1
) 善良公平(2
)好壞 ((3
)親人(4
)愛戴,擁戴
10.C
11.(1)
不應(yīng)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dāng)?shù)脑,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2)
善的(或: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12.
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言路、嚴(yán)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yuǎn)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13.
諸葛亮是一位善于分析形勢,知人善任,公正嚴(yán)明,賞罰分明,竭盡忠心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85190.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將軍列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
“子適衛(wèi),冉有仆!薄安贿`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對比閱讀答案
《次北固山下》《小石潭記(節(jié)選)》《觀第五泄記(節(jié)選)》比較閱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閱讀答案
“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yī)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