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賞“鉆”“拱”“破”
甘肅白銀市銀光中學李煥東
15209435232
(《新課程》
.8
主題詞:品賞“鉆”“拱”“破”、寫活春天
連續(xù)兩執(zhí)教北師大版七級下冊語文教材,在備第二單元“斑斕春色”時,對同是描繪春天草木生長的三個動詞“鉆”“拱”“破”有較深刻的感悟,巧用一字,就寫活了春天,真可謂是“著一字而盡得風流”,辛棄疾、朱自清、王宜振三位大家的練字功夫,不能不令人敬佩。
(一)“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朱自清《春》
一個“鉆”(
zu
ā
n
),取詞典中的“穿透”義,表現(xiàn)出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表現(xiàn)出春草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從一個角度,寫出東風的神奇,寫出春天的勃勃生機。教輔書、教參書都這么寫,但我認為,遠遠沒有寫出這個“鉆”字的韻味。筆者認為,這個“鉆”之所以
用得好,好就好在它與前面“偷偷地”三個字的巧妙配合。
首先,“偷偷地”而且是“鉆”出來,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幾只潛伏在洞里的小老鼠,趁老鼠媽媽沒留意,“偷偷地”從洞里“鉆”出來擠在洞口,觀察到周圍暫沒危險,便一只接一只溜出來覓食的情景。這“偷偷地”、
“鉆”,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那群小老鼠又好奇,又害怕,又興奮,又緊張的情態(tài),多么可愛的小老鼠!又是多么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第二,“鉆”表示的是一種動作方式,照應句子中的對小草神態(tài)描寫的“偷偷地”三個字,你要是寫“大搖大擺地”“鉆”出來,前后語境就不那么想融洽了。最主要的,
第三、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一棵棵“嫩嫩的”小草,它既沒有大“芽”那份“拱”的力氣,也更沒有江南桑葉那份蓄勢而破的爆發(fā)力,也只有尋找縫隙,“偷偷地”“鉆”出來。
”,
與其說
生動地寫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不如說形象地描繪出了初春小草生長的情態(tài)。也許這更符合
(二)“拱”
“泥土里拱出兩片新葉,?說是淺綠,更是鵝黃;?像是兩只閃閃爍爍的眼睛,?望著新鮮的世界癡癡暢想。……”
——王宜振《初春》
在李行健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里,“拱”有以下六個一項。①雙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②圍;環(huán)繞。③弧形的(建筑物)。④(肢體)向上聳或向前彎曲成弧形。⑤用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向前或向上頂;向里或向外鉆。⑥植物的幼苗從土里向外鉆。似乎還沒有一種教參書對王宜振《初春》這個“拱”字作出像模像樣的分析,而詞典里也找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完整的答案。意象大于概念,筆者認為,“泥土里拱出兩片新葉”的“拱”至少綜合了《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里對“拱”解釋的六個義項中的四個,即義項③④⑤⑥,甚至比這四項更多。我們仿佛看到了泥土里一顆嫩芽,正用自己那個稚嫩的腦袋,用力地向上聳、向上頂、向外鉆……而一旦鉆出地面,那稚嫩的腦袋,便慢慢地裂成兩瓣弧形的黃燦燦的新葉,而那完全沒有展開,完全沒有長成真正新葉的芽胚,在晶瑩的露珠中,儼然如兩只閃閃爍爍的眼睛。
想象是詩歌的生命,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兒童詩更甚。沒有豐富的想象力的兒童詩,不是一首好的兒童詩,作為“西北笛王”、“兒童詩重鎮(zhèn)”的王宜振當然深知此理,新穎奇特的想象,正是《初春》這首兒童詩的最大特征。“拱”字之妙,就是由“拱”字本身所蘊含的義項,展開的種種聯(lián)想,種種想象。一個“拱”字,不僅寫出了新葉從泥土中長出的強勁的力量,也寫出了新葉剛剛鉆出土面時那可愛的形狀。概括起來,詩中“拱”有兩義:動態(tài)的“拱”,可簡單的理解為一個“鉆”;靜態(tài)的“拱”,可理解為一個弧形,一雙眼睛。
(三)“破”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使我國南宋最杰出的詞人,和蘇軾并稱,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豪壯雄奇,即使是寫春天的桑條吐芽,下筆也是驚天動地、豪氣盈虛。第一次讀這首詞,當讀到句中的“破“時,首先想到的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中一“裁”一“剪”寫出了春風的神奇,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陀^地說,辛棄疾的這個“破”,遠沒有賀知章的這一“裁”一“剪”有韻味。江南的春天是纏綿的,這個“破”似乎只宜寫進林斤瀾的《春風》里?稍僖淮巫x這首詞,把詞人曲折的一生讀進字里行間,對“破”便有了全新的理解。
光從聲韻來講,這個“破(
p
ò
)”就比“裁(
c
á
i
)”和“剪(
ji
ǎ
n
)”有氣勢。先來讀一讀帶“破”字的成語:“石破天驚”、“勢如破竹”、“破門而入”……再來讀一讀帶“破”的詩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其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宋·辛棄疾《木蘭花慢》)……哪一個“破”字不鏗鏘有聲,豪壯有力!如果單就這一點立論,一個“破”字,遠遠要比其它字有力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90594.html
相關閱讀:《醉翁亭記》“歐陽修初謫滁山”比較閱讀答案
九級語文(下)古代詩詞文背誦默寫檢測題
《星星變奏曲》同步閱讀練習及答案
《口技》復習整理
《捕蛇者說》《小石潭記》比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