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題。(共
7
分)
①
有人在亞利桑那的沙漠里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把一顆
37
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內(nèi),一直不澆水。經(jīng)過六,它依然活著,而且還有
26
公斤重。植物的這種抗旱本領(lǐng),真是令人稱奇!植物經(jīng)過漫長的進(jìn)化和繁衍,不僅有著適應(yīng)干旱環(huán)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種種神奇的抗旱本領(lǐng)。
②
減少水分蒸騰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為了節(jié)省水分,有的葉子退化成針狀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體表披上一層角質(zhì)或蠟質(zhì),有的葉子還會蜷曲、閉合。這樣,就會減少水分蒸騰。生長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野萵苣,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葉片不是以平面向著太陽,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葉子與地面垂直。由于這類植物的葉片的背面、腹面幾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兩面都能進(jìn)行光合作用。更為有趣的是,樹姿奇特的光棍樹終不長葉子,只有光溜溜的樹杈。這是因為該樹的故鄉(xiāng)在炎熱的非洲干旱地區(qū),那里常無雨,異常缺水,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它們的葉子逐漸變小,甚至消失,而樹枝變成綠色,以代替葉子進(jìn)行光合作用。
③
貯藏水分以備不測是植物抗旱的絕招。有些植物的葉子不但退化成針狀或棘刺狀,以減少蒸騰,而且營養(yǎng)器官變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貯藏水分。猴面包樹生長在非洲東部的熱帶草原里,成齡大樹一般高約
25
米,而直徑卻達(dá)到
5
米,有的甚至超過
10
米。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時候,樹上不長葉子;到了雨季,才開始長葉,開花,結(jié)果,同時大量吸收水分,貯藏在肥胖的樹干里,以備旱季之用。生長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燭臺,通常有
10—15
米高,粗的一個人都難以合圍,體內(nèi)水分競達(dá)
95%
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軀里,能貯藏一噸以上的水。當(dāng)旅行者缺水時,打開它的軀干,就可以飲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
“
沙漠里的甘泉
”
之美名。
④
強(qiáng)大多樣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證。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極少,水分蒸發(fā)極快,雨水往往只能濕潤土壤的表面,下層的土壤卻很干燥。這些地方生長的根茅、隱子草和沙蒿,都長著入土不深、分枝極多、平鋪在土表層的根系。沙拐棗的垂直根系較淺,水平根系則長達(dá)十幾米,只要地面有一點點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縮小,地下部分卻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長
13
米多,側(cè)根長
6
米以上,根幅
14
米,相當(dāng)于冠幅的
30
多倍!
⑤
忍耐干旱是植物的抗旱生理特征。有了這樣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嚴(yán)酷的干旱面前,表現(xiàn)出異常頑強(qiáng)的生命力。
18.
選文第
①
段寫
“
一項有趣的實驗
”
,其用意是什么?(
3
分)
答:
19.
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判斷下面鏈接材料中
“
紡錘樹
”
有什么抗旱本領(lǐng)?并做簡要說明。
【
鏈接材料
】
(
4
分)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生長著一種身材高大、體形別致的樹。這種樹兩頭尖細(xì),中間膨大,最粗的地方直徑超過
5
米,遠(yuǎn)遠(yuǎn)望去,如同一個巨大的紡錘豎立在地面上,人們叫它
“
紡錘樹
”
。當(dāng)旱季到來時,它脫落完身上的葉子,以
“
節(jié)約用水
”
來維持生命;到雨季時,它不但能很快地長出葉子,而且能拼命地
“
喝
”
水,迎接下一個旱季的來臨。
答:
答案
:
(共
7
分)
18.
用具體事例突出植物抗旱本領(lǐng)的神奇;引出說明對象;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
分)
19. 紡錘樹的抗旱本領(lǐng)包括:減少水分蒸騰和貯藏水分以備不測的抗旱本領(lǐng)。(2分)解說(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397180.html
相關(guān)閱讀:《城固宅堅園更幽??話說墻壁》閱讀答案
《世博軸上的“陽光谷”》閱讀答案
宜萬鐵路---“橋隧博物館”閱讀答案(湖北省恩施州
《關(guān)注PM2.5》(12分)閱讀答案
云計算 閱讀答案(連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