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幾點嘗試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世紀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紀人才的語言、文化、知識、視野必須全球化、國際化;具備學習、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服務的精神與能力;具備嶄新的知識結構,掌握新的學習與科學工作方法。為適應新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使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播數學知識,更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培育德、智、體、能、美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是對舊教學觀念提出挑戰(zhàn),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探究性教學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講,都是對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一種發(fā)展與補充,使初中數學教學更加開放和更加具有活力。在探究性教學中,要符合基礎性、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原則,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是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及法則的提出過程;結論的推導分析和論證過程;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究過程;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的概括過程。筆者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教學形式探究。探究性教學的教學形式,應當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也可以采用課前提出問題,在預習中開展探究,在課下或假期探究等,在教學活動中,以組織學生自己探究為主,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討,開展合作學習,還可以走向社會調查研究,拜師求教。

  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多種探究方案,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講求實效。在數學概念教學中,不要僅滿足于講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過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去。使學生善于全面的觀察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fā)現、歸納數學問題,對同一問題能想出多種不同的解法,在常規(guī)解法上提出新穎的見解。另外,課堂中積極引導,適當講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流暢性,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從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徑入手,思路盡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擴散,不局限于書本或教師現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計劃組織擴散性習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打破思維定勢,讓學生進行猜測、推導、反證,啟迪思維,使之得出富于創(chuàng)新的結論。改變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互相討論,使課堂教學出現高潮,小組討論人人參與,增加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同時,學生能從各個角度多向思維,淡化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開展探究性教學要從教材內容、教學設施、學生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fā)由淺入深,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有計劃地進行,教師的指導也要由多到少,逐漸過渡到學生的自己探究,不宜安排太多,但可以提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研究,使各類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變形性探究。結合教材內容把一些數學問題的探究運用到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比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進行實驗、歸納探究,一般要在直角坐標系中進行,“由數變形”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還可以“由形思數”,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圖形。總之,變形性探究可發(fā)揮“形”的直觀作用和“數”的思路規(guī)范優(yōu)勢,數形滲透,互相作用,揚長避短。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隱蔽的問題明朗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論文中心,作者:溫樓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08112.html

相關閱讀:初中三年學習方法:初中數學技巧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