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琰遽退走。母問其故,具以實(shí)答。母問盜者為誰,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恥,今啟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蛴猩鏈媳I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度之,自是盜者大慚,一鄉(xiāng)無復(fù)竊。【注釋】①菘:白菜。(選自《南史·隱逸下》)
2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4
分)(1)
元琰遽
退走 。2
)母問其故
,具以實(shí)答(3
)向
所以退,畏其愧恥 (4
)自是
盜者大慚24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走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度之。
25
、文中的范元琰“待盜者”“遽
退走”、“伐木為橋以度之”,你贊同不贊同范元琰的做法?說說你的理由。
答案:
23
(1
)急忙;(2
)緣故,原因;(3
〉先前;(4
〉這,這樣。
24
有人涉過水溝偷盜他家的竹筍,元琰就砍下樹木做成橋來使他過溝。
25
此題答案開放,可以贊同,也可以不贊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1
)贊同,因?yàn)樵@樣寬容的做法,最終感化了盜者,使得鄉(xiāng)里不再出現(xiàn)偷盜行為。(
2
)不贊同,因?yàn)樵@樣做,行力,實(shí)際上是縱容了偷盜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10316.html
相關(guān)閱讀:閱讀《孟子?滕文公下》(附答案)
《醉翁亭記》《蘭亭集序》對(duì)比閱讀答案
《班超①素有大志》閱讀答案
“文翁,廬江舒人也”閱讀答案
文言文《盧溝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