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考課外閱讀古文文言文精選復習:原文翻譯對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中考課外閱讀古文文言文精選復習,原文翻譯對照 一、楚人學舟 楚 ① 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 ② 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 中考課外閱讀古文文言文精選復習,原文翻譯對照
一、楚人學舟

楚①
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
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③
鼓徑進,亟犯④
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
楚:古國名。②
折:調(diào)頭。旋:轉彎。③
椎:用椎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
亟:突然。犯:碰到。⑤
柁:同“
舵”
。

譯文: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fā)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嗎?
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學習、工作不能淺嘗輒止(或?qū)W習、工作不能自滿,或?qū)W習、工作應該不斷進。.
二、魯人徙越

魯人身善織屨①
,妻善織縞②
,而欲徙于越;蛑^之曰:“
子必窮矣!”
魯人曰:“
何也?”
曰:“
屨為履③
之也,而越人跣④
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選自《韓非子·
說林上》)

【注釋】①
屨:麻鞋。②
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
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
跣:赤腳。

譯文:魯國有個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編織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織縞(生絹),(他)想移民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
您(去越國)必然會窮的。”
(那)魯國人說:“
為什么?”
(回答)說:“
屨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發(fā)。以您的所長,去到不使用(你的產(chǎn)品)的國家,想讓(自己)不窮,這可能嗎?”
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要根據(jù)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子。
三、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shù)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
浮梁:浮橋。2
維:系,連結。3
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號。4
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
權衡:秤錘秤桿。

翻譯:宋時曾建浮橋,并鑄八頭鐵牛鎮(zhèn)橋。治平間河水暴漲,沖毀浮橋,鐵牛沉入河底。官員懸賞能使鐵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個叫懷丙的和尚建議,將鐵牛固定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船中間,用勾狀的巨木勾住牛身,這時慢慢減去兩船的泥土,船身重量減輕,自然浮起,連帶也將鐵牛勾出水面。轉運使(官名,掌軍需糧餉、水陸轉運)張燾(字景元)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獎。
四、景公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對曰:"
天不寒乎?"
公笑。晏子曰:"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聞命矣。"
乃令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注釋:雨(yù
)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陛:宮殿的臺階。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翻譯:景公在位當政時,曾連續(xù)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著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邊的臺階上。晏子入宮覲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
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卻不那么冷。”
晏子說:“
天真的不冷嗎?”
景公笑了笑。晏子說:“
晏嬰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飽了卻知道別人餓著,自己暖了卻知道別人凍著,自己安逸了,卻能知道別人正在辛勞。可惜現(xiàn)在您卻不知!”
景公說:“
好!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與糧食,發(fā)放給那些受饑寒煎熬的人們。
五、農(nóng)夫毆宦

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
太監(jiān))
稱“
宮市”
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
門戶”(
指“
門戶”
稅)
,仍邀(
強要)
以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
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
農(nóng)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毆宦者。

翻譯:曾經(jīng)有一個農(nóng)夫,用驢馱著木柴來賣,宦官自稱宮市,拿走他的木柴,給了他幾尺絹,又就地索取進奉門戶錢,還要求用驢將木柴送到內(nèi)廷去。農(nóng)夫哭了,把得到的絹又給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說:“
必須得到你的這匹驢才行。”
農(nóng)夫說:“
我家有父母、妻子、兒女,要靠它嫌錢糊口。現(xiàn)在我把木柴給了你,不向你要價錢就往回走了,而你還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
于是農(nóng)夫毆打了宦官。
文中賣柴農(nóng)夫的遭遇揭露了“
宮市”
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迫害。
六、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
,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話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

翻譯: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
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臺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總是善于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xiāng)里俗話說:"
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值千金。"
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注釋:①
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
超]
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
自休](
冗長松散)
自己也止不住。④[
自見]
即見自,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⑤[
體]
體裁⑥[
里語]
俗語,民間諺語。
現(xiàn)代漢語常用“
敝帚千金”
、“
敝帚自珍”
的表達形式,比喻人無自知之明。比喻東西雖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寶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10376.html

相關閱讀:初中文言文閱讀《包拯》有答案
“顏淵、季路侍”閱讀答案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日 閱讀答案(廣東。
“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閱讀答案
《千軸不如一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