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課文分析:公元前684
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是記敘這次戰(zhàn)役的進程,而是記錄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它生動地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掌握戰(zhàn)機,是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必要條件。全文的關(guān)鍵字眼是“遠謀”一詞,通過人物對話,曹劌的“遠謀”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xiàn)。
表現(xiàn)了曹劌遠大的政治思想,卓越的才能,同時也闡發(fā)了 “敵疲我打”、“一鼓作氣”的精辟理論。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1
、十春,齊師伐我。
伐:攻打
2
、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
3
、又何間焉?
間:參與
4
、小惠未?,民弗從也 通“遍”,遍及,普遍。
5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加:虛報。信:實情。
6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為人所信服
福,賜福,保佑。
7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案件。雖:即使。
8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可以:可以憑借
9
、既克,公問其故。
克:戰(zhàn)勝
10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測:估計。伏:埋伏。
12
、何以戰(zhàn)
憑借什么作戰(zhàn)。
13
、望其旗靡
靡:倒下
14
、故逐之逐:追趕
二、翻譯句子
1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
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還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會保佑你的。
3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后,勇氣就沒有了。
4
、夫戰(zhàn),勇氣也。
作戰(zhàn)是要靠勇氣的。
5
、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梢詰{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讓我跟隨你去。
6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三、回答下列問題
1
、“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
、表現(xiàn)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
、“忠之屬也”具體指什么?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
、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
“將鼓”“將弛”表現(xiàn)了魯莊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xiàn)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5
、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轍亂旗靡。
6
、本文的成語有什么?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
7
、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zhàn)表現(xiàn)出他的勇氣,作戰(zhàn)“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jīng)驗。
8
、怎樣評價魯莊公?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是一個昏君。他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切求戰(zhàn),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的啟發(fā)下終有所悟,在作戰(zhàn)中聽從曹劌正確指揮,說明他跟一般的昏君還是有區(qū)別的。
譯文:
魯莊公十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xiāng)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進宮廷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zhàn)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zhàn)鼓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jīng)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10393.html
相關(guān)閱讀:七級上冊重點篇目閱讀題(附答案)
九級下冊古詩詞翻譯及主題理解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閱讀《觀潮》
閱讀杜甫的《望岳》
《丑小鴨》復(fù)習(xí)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