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分)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乙】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
民貧則難治也。奚
①
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陵
②
上犯禁,敢陵上犯禁
③
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注釋】
①
奚:疑問代詞,相當于
“
何
”
。
②
陵:侵犯,這里是違抗的意思。
③
犯禁:觸犯禁令。
7.
下列各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民富/則易治也
B.
城非/不高也
C.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
敬上畏罪則/易治也
8.
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委
(
委屈
)
而去之
B.
域
(
領(lǐng)地
)
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必先富
(
使……富裕
)
民
D.
池
(
河塘
)
非不深也
9.
下面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
以
戰(zhàn)?
B.
是以
善為國者
是以
眾議舉寵為督
C.
委而去之
擇其善者
而
從之
D.
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
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
10.
下面有關(guān)甲乙選段的內(nèi)容,
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乙兩段選文都論述了治國之道,都強調(diào)了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B.
甲文從施仁政的角度來論述的,得出的結(jié)論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
乙文從治國的角度來論述的,得出的結(jié)論是“民富則易
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D.
甲乙兩文都采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觀點鮮明,層層深入論證。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7.A
8.C
(略)
9.D
(
A:
都譯為:憑、靠;
B
:都譯為:因此;
C:
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于
“
而且
”
、
“
并且
”
、
“
就
”
或不譯;
D:
前“則”就;后“則”表判斷,就是)
10.C
(乙文是從富民的角度論述的,得出的結(jié)論是
“
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
的道理。)
(附:課外譯文:大凡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百姓富裕就容易統(tǒng)治,百姓貧窮就難以統(tǒng)治。憑什么知道是這樣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鄉(xiāng)并且重視自己的產(chǎn)業(yè),安心地生活在家鄉(xiāng)并且重視自家的產(chǎn)業(yè)就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統(tǒng)治。百姓貧窮就不安心生活在家鄉(xiāng),并且輕視自家的產(chǎn)業(yè),就敢于冒犯官吏違犯法令,冒犯官吏違犯法令就難以統(tǒng)治了。所以太平無事的國家中(百姓)長久富裕,動亂多事的國家中(百姓)長久貧窮。因此,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首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然后(才能)統(tǒng)治他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12495.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課外閱讀古文文言文精選復習:原文翻譯對照
《岳陽樓記》《澠水燕談錄》比較閱讀答案
[清]錢大昕《鏡喻》閱讀答案及翻譯
《鄒鄒忌諷齊王納諫》“景公好弋,使燭雛主鳥而亡之”對比閱讀答
《太宗論盜(9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