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之為烏金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黃土高原在800萬年前曾是一片湖泊,經(jīng)過千萬年的風(fēng)沙堆積,湖水干枯,黃土漸漸的累積成了高原。

黃土高原西高東低,隴中黃土高原海拔一般1800~2000米,部分山嶺高于3000米;隴東黃土高原一般海拔1400~1600米;陜北黃土高原一般1200~1400米;高原內(nèi)溝谷縱橫。高原以西,山脈走向以北西向為主,主要有拉脊山、祁連山和南華山等;中部和東部多為中山,南北走向分布,有六盤山、子午嶺和呂梁山等。黃河干流自蘭州進入黃土高原后,蜿蜒曲折,流路多變,并匯集了眾多的支流。隴中黃土高原上的支流在黃河兩岸不對稱,呈直角狀分布,隴東和陜北黃土高原支流密度大,黃河兩岸均有分布,支流多呈樹枝狀。

  黃土高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間。冬春季為較強的西伯利亞高壓冷氣團控制,西北風(fēng)盛行,氣候寒冷,雨雪稀少。夏季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低槽的影響,盛行東南、西南季風(fēng),雨水增多。受緯度和區(qū)域地形及環(huán)境的影響,黃土高原降水量地區(qū)差異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向東南呈遞增趨勢,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線為界,西北部為干旱、半干旱區(qū),中部為半亞濕潤區(qū),東南部為半濕潤區(qū)。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一般較大。黃土高原降水量年際變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豐水年與枯水年以4~7年到6~8年為周期交替出現(xiàn)。由于受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的影響,黃土高原年內(nèi)降水量豐、枯季節(jié)亦十分明顯,雨季多集中在7~9月份,這種豐、枯季節(jié)的差別越往北越明顯。除了雨季集中的特點外,春旱是黃土高原地區(qū)另一顯著氣候特點。每年2~3月份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3%~6%,造成地表干裂、土層剝落、溝壁張裂。黃土高原降水高度集中,多以暴雨形式降落,一年中的降水量僅在幾次大暴雨就可能降下全年水量的50%以上。

  黃土高原的植被具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帶的特點。受氣候的地帶性影響,黃土高原的植被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為暖帶落葉闊葉林帶、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等大的植被帶類型。垂直分帶類型基本上是由山鹿的草原灌叢帶向山上過渡為針闊葉混交林帶一針葉(或闊葉)林帶,直到亞高山(或高山)草甸(草原)帶,另外陰坡和陽坡的植被類型也有很大差別。

  黃土高原環(huán)境的變遷,有其自然的因素,這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guān),但也有人的因素,如黃土高原森林的砍伐,草地的破壞,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侵蝕,導(dǎo)致高原自然環(huán)境惡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21835.html

相關(guān)閱讀: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gòu)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