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
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17.
解釋下列加點字:(4
分)
①秦王怫然
怒(
)
②布衣
之怒(
)
③以頭搶
地耳(
)④天下縞素
(
)
18.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3
分)
①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19.
文段(
二)
中唐雎同秦王進(jìn)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脅,唐雎以“
”來應(yīng)對;秦王說“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則言“
”,矛盾沖突,富有戲劇效果。(2
分)
(
三)
唐雎說信陵君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軍,存趙國。趙王自效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
”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①,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無忌謹(jǐn)受教②。”
注釋:①卒然:同“猝”,突然。②無忌:即信陵君,魏無忌,魏昭王之子。
20
.解釋下列加點字:(4
分)
①存
趙國(
)②人之有德于
我也(
)
③愿君之忘之也!
(
)④唐雎謂信陵君曰(
)
21.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
)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22.
(二)(三)選文都是有關(guān)唐雎的故事,試從人物的性格、刻畫人物的手法比較兩語段的異同。(4
分)
參考答案:
17
、(4
分)①盛怒的樣子 ②平民③撞 ④穿喪服
18
、(3
分)你曾經(jīng)聽說過天子發(fā)怒的情景嗎?
19
、(2
分)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20
①保存,使……保存、 對于③希望④告訴,對……說
21
.別人討厭我,我一定要知道,我討厭別人,不可以讓別人知道。
22
、(4
分)
(1)
相同點:形式上都運(yùn)用了人物對話描寫;語言上都具有個性化的特點。(說對一點即可)
(2)
不同點:主要是兩篇文章表達(dá)的中心不同,體現(xiàn)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
(一)文主要寫唐雎與秦王進(jìn)行針鋒相對的舌戰(zhàn),表現(xiàn)了唐雎不畏強(qiáng)暴的英雄主義精神;(二)文主要寫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話雖不多,卻發(fā)人深省。表現(xiàn)了唐雎的為人處世之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29314.html
相關(guān)閱讀:《霍氏奢靡》閱讀答案附譯文
《魯人徙越》閱讀答案
《王羆性儉率》閱讀答案及翻譯
《食喻》閱讀答案(附翻譯)
“鄭之鄙人學(xué)為蓋”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