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極端天氣越來越多了嗎?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②從10月的泰國洪水,到10月登陸美國的颶風
“
桑迪
”
,都印證了這一點。中國的情況同樣令人k
ā
n憂。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編寫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中國自1951以來,高溫、低溫、強降水、干旱、臺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都發(fā)生了變化。
③面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或許很多人都會問,能否提前較長時間作出預測,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答案有些讓人失望:氣象和氣候學家通常認為,氣象的短時預報,即預報未來1-6小時的天氣動向,是比較準確的,但要準確預測未來長時間或很久之后的氣候狀況,特別是一些極端的情況,目前的科技水平還做不到。
④氣候預測為什么這么難?這個難題,從數據的觀測、收集和綜合就開始了。我們可以看看10月發(fā)布的最新
“
HadCRUT
”
氣溫記錄表,它由兩個世界頂尖的氣候研究機構
——
哈德利中心和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中心共同制作。前者負責采集部分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的數據,后者負責采集地表溫度的數據。最新的HadCRUT氣溫記錄表現實,從1997初至8月,全球總體氣溫變化僅為0℃。由于這個數據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向全球發(fā)布世界其后報告的主要標準,這條消息令許多人震驚:全球變暖已經停止16,而我們現在才知道?
⑤至于消息延遲的原因,除了一些外國媒體所猜測的政治因素之外,還因為科學家會不斷修訂數據。為什么這些數據需要不停修訂?難道真如
“
氣候門
”
所懷疑的那樣,氣候學家在操縱數據?當然不是這樣。單
——
測量某個數值,然后把結果記錄下來。
但數據的綜合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特別是幾十、上百的氣候變化所需要的數據。多次測量會涉及更多的問題,例如設備是否以同樣的標準進行校準的?測量數據是否代表了同樣的時間和空間尺度?因此,對于任何數據綜合
——
無論是全球平均氣溫,還是海水熱含量,亦或是古氣候重建
——
隨著時間的推移,測量站點的增加,都是不可避免的要做必要的修訂。
⑥除了數據問題,用于預測的氣候模型也常常引發(fā)爭議。
⑦據災難性氣候研究專家陳星說,真實的氣候變化比我們現有最好的模型都復雜得多。
“
目前計算模型往往只使用在對一些問題,例如反饋機制的敏感性實驗研究,做一些機理性的模擬研究
”
。而氣候變化涉及眾多反饋機制,并且地球氣候系統還受到太陽活動、火山爆發(fā)等因素的影響。
⑧
氣候模型還需要不斷地與真實氣候進行對照驗證。除了等待數十后,去檢驗氣候模型的預測結果之外,研究人員還可以把模型預測的結果與古氣候進行對比。對過去氣候的認識是基于代用資料,如冰芯等,而不是直接證據。
⑨
因此,陳星認為,氣候模型對長時間的平均狀態(tài)進行模擬是可行的,但對真實氣候變化的模擬,模型預測結果的可信度很有限,
“
特別是模擬一些變化劇烈的氣候現象時,結果就更不準確
”
。但是,盡管不能和準確預測,趨勢性的預測也能為我們安排今后的生產生活提供一些參考。
13.
根據拼音寫含義(1
k
ā
n憂
(
)
13.
第
⑤
段劃線句破折號的作用是
。(2分)
14.
第
①段劃線句是
句式,請將這兩句改為一句陳述句
。(4分)
15.
第④段列舉了世界頂尖的氣候研究機構的研究案例,請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19.閱讀全文,完成下列表格。(8分)
所介紹的內容
影響因素
目前的科技不能預測長期氣候情況,特別是極端天氣
數據問題
數據發(fā)布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2)
(1)
計算機模型只能針對某一問題。
(3)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33204.html
相關閱讀:《鋪地莫忘透水》閱讀答案
長沙市中考閱讀《中國適合走向“汽車社會”嗎?》附答案
《聲音:讓你又愛又恨》閱讀答案
中考語文高分指導:說明文閱讀題技巧指導
《談白菜 李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