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文言文復習資料
26
小石潭記
1
課文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點?
課文寫了潭水、樹木、石頭、游魚和小潭源流五種景物,各自特點是:水清,樹密,石多,游魚活潑閑適、輕快靈敏,源流曲折悠長。
2
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順序: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特點:幽靜
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3
本文從哪幾個角度寫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水的什么特點?
水之清、水中魚、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點。
4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表現(xiàn)了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
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作者先樂后憂,兩種感情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描寫心情的句子:“心樂之”“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理解: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6
作者是怎樣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潭中游魚的?
(
1
)動靜相應。“?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既寫出了環(huán)境的幽寂,又表現(xiàn)了魚兒的自由歡快。
(
2
)恰當映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等語映襯了水之澄澈,與“石潭”照應。⑶
借景抒情。“似與游者相樂”以及之前對魚兒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寫,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歡樂,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時的心境。
7
為什么作者先描寫“水、石、樹蔓”,而后才描寫
'
魚
'
呢?
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qū)懙模瓤吹剿瘶渎,才能再看到游魚。
8
作者描寫日光、魚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襯托水的清。
9
文中提到“樂”字,這跟全文的情調(diào)協(xié)調(diào)嗎?說說你的理解。
作者為了擺脫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隱藏著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又看到魚兒的自由歡快,心情變得好起來,這里的“樂”與作者內(nèi)心的憤懣不平成了強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0
默寫填空:
(
1
)直接和間接寫潭水特點的語句是分別是什么?
直接寫潭水的語句是:聞水聲,如鳴?環(huán),下見小潭,水尤清洌;間接寫潭水特點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
(
2
)文中從哪兒可看出小石潭人跡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
3
)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
4
)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什么
?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
5
)摘出有關寫“魚”的句子:⑴
魚靜態(tài)的句子:
?然不動。⑵
魚動態(tài)的句子:?爾遠逝,往來翕忽。⑶
魚情態(tài)的句子:似與游者相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34502.html
相關閱讀:《蚊子和獅子》課內(nèi)課外閱讀練習設計及答案
2004??全國各省市匯編:酈道元《三峽》
《岳陽樓記》知識點梳理
七級上?語文?第四單元《河中石獸》導學案
《在山的那邊》學案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