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鴉片戰(zhàn)爭: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后的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來獲取暴利。1839年6月林則徐前往廣州開展禁煙運動,打擊了英國走私販的囂張氣焰,同時影響到了英國的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借口虎門銷煙而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戰(zhàn)爭前期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沉重打擊英國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國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國議和,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中英形勢:
1、國內:
(1)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正在緩慢發(fā)展,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財政困難。
(2)政治上,官場中,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買官鬻爵,賄賂成風;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法律敗壞。
(3)外交上,奉行閉關自守的鎖國政策。
2、國外:
(1)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法美等國的工業(yè)革命也相繼發(fā)展起來。
(2)他們?yōu)閵Z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
(3)英國為打開中國大門,對中國輸出鴉片。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紀3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為了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
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敗落后、國力衰弱為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提供了可能。
3、直接原因:中國正義的禁煙運動被英國作為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

鴉片戰(zhàn)爭英雄人物:
關天培、陳化成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不僅是鴉片戰(zhàn)爭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眾保家衛(wèi)國的斗爭,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裝斗爭。1841年5月,英軍攻陷四方、泥城炮臺后,又炮轟廣州,靖逆將軍奕山乞降,與英軍簽定《廣州和約》,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廣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帶人民的義憤,他們挺身而出,拿起鋤頭鐵錘擔負起反侵略斗爭的重任。
盤踞在廣州北部炮臺的英軍,竄入三元里奸淫搶劫,村民鳴鑼告警,奮起抵抗,當場擊斃英兵數(shù)名,其余英兵見勢不妙,倉皇逃竄。
5月30日凌晨,三元里和附近鄉(xiāng)民五千人,手持鋤頭、鐵鍬、木棍、刀矛、鳥槍向英軍盤踞的四方炮臺進發(fā)。英軍奔出四方炮臺迎戰(zhàn),群眾按照原訂計劃,避免與敵人正面交鋒,把敵人引誘至三元里以北的牛欄岡。當敵人進入包圍圈后,早已埋伏好的群眾利用該地丘陵地帶的有利地形,立即發(fā)動猛攻。手持鋤耙的農民從四面八方趕來,“不呼而集者數(shù)萬人”,人數(shù)越來越多。侵略軍前進不能、后退不得,被重重圍困在牛欄岡一帶,這時大約正值中午。
31日,番禺、南海、花縣、增城等縣400余鄉(xiāng)的群眾數(shù)萬人趕來,與三元里人民一起,再次將四方炮臺重重包圍。面對武裝的群眾,龜縮在里面的英軍無法沖出重圍,只好派出奸細混出重圍,向清政府求救。奕山即派廣州知府余保純率同南海知縣、番禺知縣趕來替侵略軍解圍,他們以欺騙和威脅的手段,強迫解散群眾隊伍。英軍乘機撤出了四方炮臺,得以逃脫。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人民自發(fā)反抗列強侵略的第一場戰(zhàn)斗,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林則徐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
林則徐到達廣州后,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加強整頓海防,懲治鴉片走私,共收繳鴉片兩萬余箱。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率領地方官吏在虎門海灘將繳獲鴉片全部當眾銷毀;㈤T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斗爭的偉大起點。



禁煙運動:
1、背景:
(1)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影響了財政收入,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加深了政治腐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危及清朝的統(tǒng)治和中華民族的生存。
(2)“弛禁派”和“嚴禁派”的激烈討論。
(3)禁煙運動呼聲高漲。
2、目的:
為了維護清朝統(tǒng)治,道光帝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3、過程:
林則徐在廣東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1839年6月,將收繳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
4、影響:
(1)反映了中國人民強烈要求禁煙、反對外國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
(2)英國借口禁煙運動發(fā)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的直接目的是保護鴉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
5、評價林則徐:
是我國的民族英雄,道光時奉命為欽差大臣,領導了虎門硝煙并取得勝利,后被遣戍伊犁,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悲壯詩句。被稱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門銷煙(雕塑):




如果林則徐不禁煙,鴉片戰(zhàn)爭是否會爆發(fā)?
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的具有必然性,并不是偶然的,它遲早會發(fā)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林則徐的禁煙僅僅只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這場戰(zhàn)爭的實質是英國進行殖民擴張、擴大海外市場的既定政策,即使沒有林則徐禁煙,他們也會尋找其他理由來達到侵略中國的目的。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會群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誓師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自稱太平軍,全體將士蓄發(fā)易服,頭包紅巾,表示與清朝勢不兩立。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從此開始了。

《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是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核心,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綱領,頒布于1853年!短斐锂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制度、生活物資分配制度、農村的社會組織制動 、各級職官的保舉與罷黜制度、教育和司法等五個制度!短斐锂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的平均思想,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這種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違背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太平天國在永安進行的一系列軍政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各王均受東王節(jié)制。太平天國初期中央官制初具規(guī)模。頒行天歷,廢除清朝紀年;嚴禁私藏金銀財物;令人民蓄發(fā);刊行官方文書。太平天國政權初具規(guī)模模,為太平天國的運動的迅速發(fā)展奠定基礎。

《資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國干王洪仁?提出一個統(tǒng)籌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主張學習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主張發(fā)展近代工礦,交通,郵政,金融等事業(yè),獎勵科技發(fā)明和機器制造,提倡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思想文化上建議設立新聞官、新聞館,破除陳規(guī)陋習,提倡辦學校、醫(yī)院和社會福利事業(yè)。外交上,主張同外國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嚴禁鴉片輸入!顿Y政新篇》是中國第一個系統(tǒng)的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它雖然得到天王的贊賞,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種其他條件而未實行。








天平天國運動的性質: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相同點:《資政新篇》和《天朝田畝制度》都具有反封建的一面,兩者都明確反對封建主義,都是太平天國改革內政,建設國家的革命綱領。
內容不同:前者主張取消一切私有財產,要求建立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后者主張承認和保護私有財產,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經濟。
目的不同:前者目標是建立絕對平等的理想社會,屬于封建主義范疇,后者要求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
群眾基礎不同:前者是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經驗的直接總結,反映農民的利益和要求,擁有廣泛的農民基礎;后者不是農民意識的產物不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必然結果,沒有引起農民階級的強烈反映。
作用不同:前者推動太平天國革命斗爭的發(fā)展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后者因為沒有反映農民的迫切要求,沒有取得農民的積極支持。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天平天國”。同年,洪秀全自稱“天王”并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后來蕭朝貴和馮云山先后戰(zhàn)死。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的政權。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
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和重大的歷史意義。
1.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強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
2.太平天國起義是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農民戰(zhàn)爭的新的歷史特點。
3.太平天國起義還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tǒng)權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國起義還有力的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教訓。
5.在19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他和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tǒng)治。

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
從主觀上看:
1.農民階級不是新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xiàn)象的滋長,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zhàn)斗力。
2.太平天國是以宗教來組織發(fā)動群眾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它不僅不能正確指導戰(zhàn)爭,而且給農民戰(zhàn)爭帶來了危害。
3.太平天國也沒能正確對待儒學。
4.太平天國不能把西方國家的侵略者與人民群眾區(qū)別開來,對西方侵略者還缺乏理性的認識。
從客觀上看:
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lián)合鎮(zhèn)壓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形式坐標示意圖:



天京變亂:
天京事變發(fā)生于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國領導層的嚴重內訌,地點在首都天京(南京),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及燕王秦日綱在此事件中被殺,另有約二萬人喪生。天京事使得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實力受到影響。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命其他四王歸東王楊秀清節(jié)制。自從南王馮云山及西王蕭朝貴相繼戰(zhàn)死后,權力更加集中在東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國前期,實權由軍師掌握,天王雖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個虛君,實際權力在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手上,加上東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傳令,令天王也要聽從東王命令。
而東王楊秀清由于軍功卓著和隨著權力與威望的增加,他越發(fā)恃功驕傲,作威作福,“不知自忌”。尤其是當他假托天父下凡時,更是“威風張揚”,甚至連天王洪秀全也險遭罰跪杖責。他假托天父下凡,公然逼迫洪秀全把他由“九千歲”加封為“萬歲”,使洪秀全大為不滿,洪秀全決定趁早除掉后患,于是派人密商于正在江西督師的韋昌輝和在湖北督師的石達開,讓他們即刻回天京勤王。韋昌輝,性格陰柔,野心很大,他對楊秀清表面上極盡諂媚逢迎之能事,暗地里卻盤算如何伺機除掉他,奪取權位。他得到洪秀全旨意后,認為時機已到,立即兼程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9月2日凌晨,韋昌輝率3000人突襲東王府,將楊秀清及其家屬侍從全部殺死。隨后,又擴大事態(tài),在兩個多月里,以所謂清除“東黨”名義先后殺害楊秀清部屬和男女老幼兩萬余人。石達開責韋昌輝不應濫施殺戮,自損元氣。韋昌輝惱羞成怒,又要謀害石達開。石達開聞訊,連夜率親信逃走,但他留在天京城內的家屬卻被韋昌輝盡數(shù)殺害。石達開忍無可忍,到達安慶后,立即起兵討韋。
韋昌輝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引起天京城內太平軍將士的一致憤怒。11月初,在石達開大兵壓境和朝內群起反韋的壓力下,洪秀全下令誅殺了韋昌輝,并永遠定其為“北孽”。洪秀全急詔石達開回京輔政,長達數(shù)月的殘酷內訌方告平息。
先說石達開回天京后,受到合朝將士的一心擁戴,但卻為天王所猜忌疏遠。石達開受到猜忌排擠,于1857年6月負氣離開天京,還拉走了十萬精銳部隊,開始在各地流動作戰(zhàn)。途中雖多有戰(zhàn)捷,但由于脫離統(tǒng)一領導和統(tǒng)一指揮,軍隊損失慘重,1863年5月終被清軍圍殲在四川境內大渡河邊的安順場。天京變亂使大量優(yōu)秀太平軍將士相繼死去,造成了“朝中無將,國內無人”的危險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46594.html

相關閱讀:讓初一的歷史課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