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河中學
田璐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它為不系統(tǒng)的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教學依據(jù),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強有力的指導作用。這是教材的確定性。但是教材的不確定性更決定了教師絕不能匍匐在教材面前,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具有整合教材的義務和責任。教材提供的是一個范本、一個思路和一種參考,或者說,因為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教材僅僅只是教學的一個起點和一個跳板。教什么,是由課程目標規(guī)定了的;但怎么教,卻是無法限定的,F(xiàn)在大部分教師都停留在單篇課文的梳理和評點上,很少有專著和具體的教案對語文教材進行整合和梳理。這就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站在語文教學大綱的高度,統(tǒng)領教材,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內容等,從宏觀上對語文教材進行整合。在對教材整合時,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任務要具體,要便于理解和操作,使教有所依,學有其法。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有關教材整合的具體策略。
第一:以“對比彰顯”的策略進行單元整合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教學時也可以用比較的策略宏觀上審視同一單元的所有課文,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對比來彰顯作品內涵,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類文章可以是題材相同,也可以是文體相同,也可以是描寫對象相同。人教版九級上冊第二十五課由五首詞組成,分別是:溫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李清照的《武陵春》、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詩人所處代的順序教學,顯然比較散亂。在對這五首詞進行了研究之后,以“愁”為主題進行對比整合教學,先讓學生比較兩位女子筆下的愁和三位男兒筆下的“愁”的不同;接著讓學生細讀《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較兩位古代女子的愁,討論她們各自在為何而愁,哪個女子更愁;再讓學生細讀《漁家傲》《江城子》《破陣子》,比較這三位詩人,誰的愁最重,誰的愁稍輕?最后讓學生比較兩位女子筆下的愁和三位男兒筆下的愁表現(xiàn)方法有何不同。通過這樣的對比整合,避免了教學的零敲碎打,反復應用對比,促成了資源的整合,避免了教學的單打獨斗。前后巧妙勾連,促成了新舊知識的整合,讓學生對作品的內涵認識更為深刻,避免了教學的淺薄平庸。如《三峽》、《與朱元思書》、《早發(fā)白帝城》同是描寫三峽風光的美文,但作者的個人情感卻不同,《三峽》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朱元思書》則寫出了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反映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对绨l(fā)白帝城》中詩句則處處印證著《三峽》、《與朱元思書》中內容。通過這樣的比較教學,學生都能羅列出這三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我把《范進中舉》和《孔乙己》兩篇小說整合在一起講,《范進中舉》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的形象,以及他扭曲的人格,揭露和鞭撻了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摧殘,《孔乙己》則連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但仍舍不得脫下象征讀書人的長衫。這可笑而又可憐的個性特征,
是知識分子不幸命運的寫照,孔乙己成為這個社會的多余人。通過對比整合讓學生認識到這兩個人物形象既有其個性,又有其共性,進一步認識到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是全方位的。九級的小說《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蒲柳人家》塑造了楊二嫂,菲利浦夫人。一丈青大娘,三個性格不同的女人。比較分析這三個女人性格的異同,對學生理解文章主題思想有一定作用,同時,學生也明白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有很大影響。一丈青大娘是黃河流域人,她身上有慷慨悲歌之士的血液,她的潑辣有人情味,質樸,有正義感。楊二嫂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女子。就是潑辣起來也如水鄉(xiāng)七拐八拐的小河讓人捉摸不透。菲利浦夫人是資本主義社會下層小公務員的妻子,肯定是多少受過一些教育,她故作清高,她的潑法就更細膩一些。楊二嫂,菲利浦夫人的潑法都透出冷酷自私的本性,她倆都不想表現(xiàn)自己的潑,都在掩飾。通過這樣的對比整合,使學生對環(huán)境影響人物性格的認識更為深刻,對作品主題的認識更為全面。這種整合本身就是一種比較,一種類聚,一種求同思維,一個抽象概括的過程,對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個很好的提高。
第二:以“生活延伸”的策略整合相關文章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說“生活即教育”,他告訴我們不是生活能給我們很多教育啟發(fā),而是生活本身就是教育。那么試問,教育教學又如何能與生活脫離?
語文這樣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必然會與生活形成一個系統(tǒng),所以我們在進行教材整合的同時,一定要納入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這樣一種輻射,實現(xiàn)的是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延伸連接。如:在人教版七級上冊的初中起始教學中,整合一二單元的所有課文,并為這兩個單元確定一個共同的主題————談生命。并讓學生從生命意識、生命理想、生命智慧三個角度對單元文章進行細分。如《紫藤蘿瀑布》是生命意識類;《行道樹》是生命理想類;《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生命智慧類等等。這樣的整合使原本散亂的單篇教學呈現(xiàn)出了新的格局,在一個較小的平臺上解決了語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病,讓剛剛跨入中學的新生對于“人生”、“生命”這樣嚴肅的話題有一個較為理性的認識,對端正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作用。在整合的過程中注意點與點的比較,知識點的歸類,重點的區(qū)別,這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如:八級上第二單元的內容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朱自清的《背影》重點講解,全文以背影為焦點,凝聚了作者對父愛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深刻體會,“背影”為兒子而勉為其難的形象,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杜_階》中的父親,《老王》中的老王,《信客》中的信客,只要求學生歸納出這些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就可以了。學過這些篇文章后,讓學生搜集親人、身邊普通人的相關材料,在課堂上交流,感悟、講評,課后周記讓學生寫一篇類似文章。這樣的嘗試還很多,如:七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土地的誓言》的幾篇自讀課文都蘊涵著愛國主義的情感,通過整合相關文章再結合“釣魚島”
時事,可以給學生上一堂以愛國主義情感為主線的塑造愛國魂的課。這種整合使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內容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了語文學習的外延,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資源的豐富性。這樣,語文學習才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精神樂園。
第三以“專題整合”的策略整合中考考點
面對語文教材.一線教師最難看見的是它的知識體系,教材不呈現(xiàn),但我們必須想辦法讓它呈現(xiàn),但如何呈現(xiàn)又是個爭議頗多的話題。業(yè)內認為比較高明的呈現(xiàn)手法就是“隨文而教”,因為這種做法比較符合新課程理念。但我認為,學生搞不清語文的知識體系,跟我們沒有清楚地呈現(xiàn)給他們知識體系是分不開的所以,合理且清晰的知識呈現(xiàn)是必要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采用“專題整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這種策略可在教師對某類問題進行總結或初三復習時應用,十分有效。如針對初三的文言文復習,我們將專題分為“整理實詞、遷移讀文”,“化虛為實、準確讀文”兩大塊,句例由課內向課外遷移,進程由實到虛過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該專題將學生零散的古文篇章學習整合成了文言文翻譯的知識體系。又如在作文指導方面,我們可以根據(jù)某一階段的語言學習要求和學生習作整合各種作文指導專題,這種專題形式,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較為多見的。初三復習時,語文考點的整合,對中考成績有著一定的影響。我在整合三語文學習內容時,分為古文、詩詞、現(xiàn)代文閱讀、寫作、語言積累和運用五項來整合。詩詞整合時,參考《中考考綱》附錄詩詞。在學生背誦理解的基礎上,歸納出經典名句重點復習,還歸納出:哲理句、親情句、友情句、愛國句,以及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文言文整合時,參考《中考考綱》附錄中的文章,歸納出文言文中所有的虛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重點句子的翻譯。并把主題思想相同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復習。現(xiàn)代文閱讀以《新概念現(xiàn)代文閱讀》為版本,歸納現(xiàn)代文的題目類型,解題技巧,尋找解題規(guī)律,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語言積累和運用歸納為:漢字、書寫、字詞讀音,詞語理解和運用,病句修改,信息概括和提取,中外名著閱讀積累,仿寫等幾項。
綜上所述,在對語文教材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整合的著眼點要小。從一個話題、幾篇課文、一種描寫、多篇作文等具體而微的角度,對現(xiàn)有語文教材的結構、內容、知識點等進行補充、更新或重組,形成一個個既獨立又有相互內在關聯(lián)的專題,改變原有課程由篇篇課文單線行進式的單一順序,對原有教材達到分解或強化的目的。采用整合的方式開發(fā)設計語文專題,是為了彌補從語文教材到語文教學間的不足,在諸多教材處理手法中,它的創(chuàng)新性和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所做的,是為語文教材搭下一級階梯,語文教學的整合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也是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的試金石。
參考文獻:
1.
李海林
談談語文教材的語文性
2.
騫志海
淺談比較閱讀在教學中的運用
3.
欒雪梅
語文知識:距離學生有多遠
——
兼論教師合理選擇語文知識的必要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48363.html
相關閱讀:《岳陽樓記》課后練習答案
論文《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
《記敘文閱讀教學的“四環(huán)節(jié)”》
語文閱讀的自主學習題型解題指導
《秋天的懷念》課后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