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者
,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
信
以導(dǎo)之,務(wù)除其災(zāi),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審
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zhàn)而驟勝。”武侯曰:“驟戰(zhàn)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zhàn)則民罷③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④于干隧⑤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
【
注釋
】①
君民:統(tǒng)治百姓。②審:弄明白。
③
罷:通“疲”,疲乏。④歿:死。⑤干隧:地名。
9
.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2
分)
A.
古之君民者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B
.
忠信以導(dǎo)之
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C
.
魏武侯
之
居中山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D
.
恣
則
極物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滿井游記》)
10.
用“/
”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
分)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
分)
12.
選文通過魏武侯與李克的對話,闡述了怎樣的治國之道?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9.
(2
分)
D
10.
(2
分)驟戰(zhàn)則民罷/
驟勝則主驕/
以驕主使罷民/
然而國不亡者/
天下少矣。
11.
(2
分)吳國卻偏偏因此滅亡,這是什么原因呢?
12.
(2
分)仁愛治國,造福百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51508.html
相關(guān)閱讀:酈道元《三峽》吳均《與朱元思書》比較閱讀答案
《項籍者,下相人也》閱讀答案
《治國猶栽樹》閱讀答案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鄒忌諷齊王納諫》《優(yōu)孟哭馬》閱讀答案
“吳廣素愛人”比較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