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是前提 名師再談如何學好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首先我認為學歷史是一個慢功夫。短期突擊有作用嗎?肯定有作用,但是短期突擊難以鞏固,所以要有一個長期作戰(zhàn)的心理準備。其次,我覺得學習歷史,首先其是要緊緊、牢牢抓住知識這個層面,再說分析,再說理解,再說應用,沒有知識什么都是空中樓閣了。

所以,充實知識,扎實掌握知識是歷史學科第一位。掌握知識需要讀書,書怎么讀?一方面要粗讀,首先把教材章、節(jié)、目的內容,在這一年或一年多學習過程當中,把這些一定要背下來,這個很好背,但是我下面提出的要求相對難一下。在每一個子目下面,能不能把教材自然段的內容,轉化濃縮成幾個知識要點去講出來,這一點很重要,這是我們講的宏觀把握五本教材的關鍵之處。一本教材一合起來的時候,你要掌握這本書有幾個章、有幾個節(jié)、有幾個目的內容。

其次,對于那些重點知識內容,像我們提到的社會轉型時期,真是字斟句酌的去掌握它。比如說古代史的科舉制,分科開始考是隋文帝,科舉制什么時候開始執(zhí)行,是隋煬帝,你就這樣一個皇帝一個皇帝地記,唐太宗對科舉制的貢獻、武則天的貢獻,把這些皇帝落實到人、落實到階段、落實到朝代,要非常的細致、扎實,一絲不茍的掌握。

另外,歷史學習應該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入門老師,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又不能把一門學習完全建筑在興趣上面。歷史是一個學科,學科有學科的特點,要把你的興趣作為非常好的一個入門,轉化成對學習的責任,沒有這個責任,僅是興趣這層,學歷史很難扎實、深入進去。

還有一些學生問歷史要掌握多少時間,時間掌握多么細致?從現(xiàn)在考試來講,不僅是文綜,包括90年代以來,歷史的考試,時間、地點,地點,還有一點,時間不會直接出現(xiàn)在考試當中,所有重點都是對時間、地點的掌握納入到對事、過程、現(xiàn)象掌握當中,把它穿聯(lián)起來。

教材可能講一個過程,能不能把一個過程分解,分解成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文化的,還有可能是對外、對內、民族等等的。最后,如果作為復習開始的時候,要下決心好好學,應該多積累,歷史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以前,我們那兒有一個學生做卡片的,當然,這一定是因人而異,不是說做卡片就都做卡片,那是因為這個學生有興趣,我們就鼓勵他,如果不做卡片的話,我就看書記也是一個好辦法,另外,多總結、積累是學習歷史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53517.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英國的憲章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