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燃料試題參考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化學網初中頻道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這篇初三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燃料試題參考答案,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做題鞏固自己上學所學到的知識,注意:千萬不能抄答案噢!

1.C 解析:氫氣跟其他氣體相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密度小,是自然界中最輕的氣體。

2.C 解析:氫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液態(tài)氫氣也是無色的。

3.B 解析: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物為水,沒有氣味;燃燒時要放出大量的熱;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4.C 解析:當空氣里混入氫氣的體積為 總體積的4.0%~74.2%時,點燃就會發(fā)生爆炸。因此在使用氫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點燃氫氣前,一定 要先檢驗氫氣的純度。

5.D 解析:氫燃料電池是發(fā)生化學變化,使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該電池是借助氫氣與氧氣的燃燒產生能量;氫氣在反應中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熱,產物是水無毒;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并有規(guī)律地得到補充或重復利 用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

6.B 解析:石墨和 金剛石均屬于碳的單質,但由于組成它們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質存在明顯的差 異,故A錯誤;水的三態(tài)變化和空 氣的熱脹冷縮雖然分子間的間隔都發(fā)生了改變,但分子本身沒有改變,因此水的三態(tài)變化和空氣的熱脹冷縮均屬于物理變化,故B正確;物質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證明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此乙醇和甲苯燃燒產物雖然相同,但其組成元素不一定相同,故C錯誤;CO和CO2都是由C、O兩種元素組成的,但兩者的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兩者的化學性質不同,故D錯誤。

7.A 解析:碳海綿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根據碳的化學性質可知,常溫下的碳化學性質不活潑,故A錯誤。由于碳海綿具備高彈性和疏松多孔的結構,因此具有吸附性,故B正確。碳海綿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者都是碳單質),所以屬于混合物,故C正確。碳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故D正確。

8.A

9.C 解析: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室內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能 與人體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不能用聞氣味的方法區(qū)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A 解析:CO2 接觸干燥的石蕊,無碳酸生成,不能使干燥石蕊紙花變紅,A錯誤;CO2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B正確;低碳是指較低的CO2排放,C正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樣,既能讓太陽光透過,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的能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對地球保溫的作用,這就是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正是因為有了溫室效應,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才提高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溫度,D正確。

11.B 解析:引發(fā)酸雨的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可使溫室效應增強,A錯;二氧化碳固體(干冰)升華時從周圍環(huán)境吸收大量熱,能使空氣中水蒸氣冷凝形成水滴,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B正確;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C錯;二氧化碳無毒,溶于水后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被廣泛用于制作碳酸飲料,D錯。

12.C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需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且導氣管應插到集氣瓶的底部。

13.D 解析:A項,因制取氫氣是利用水分解得到,但水的分解一般需要電解,則制取成本高,A說法正確;B項,因現在正尋找能使水分解的催化劑或利用太陽能使水分解,從而節(jié)約能源,則高效、經濟的制氫方法還在研究之中,B說法正確;C項,因氫氣是氣體,氫氣難儲存,正在尋找儲存氫的材料,則高效、價廉的貯氫材料還在研究之中,C說法正確;D項,氫氣的性質雖然活潑,但發(fā)生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在常溫下不會爆炸,D說法錯誤。

14.C 解析: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產生溫室效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導致酸雨的主要氣體,故 A說法錯誤;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室內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說法錯誤;大氣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徑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說法正確;金剛石、石墨是碳的單質,C60是由碳元素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也屬于碳的單質,故D說法錯誤。

15.C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元素組成相同,但分子結構不同,性質不同,①錯誤;二氧化碳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紙花變紅,②錯誤;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隨壓強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能說成正比,③錯誤;久未開啟的菜窖會積存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人呼吸,人若貿然進入,會因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缺氧窒息發(fā)生危險,④正確;⑤一氧化碳、木炭、氫氣都能在氧氣中燃燒,具有可燃性,⑤正確;一氧化碳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缺氧中毒,甚至導致死亡,⑥正確。故應選C。

16.B 17.B

18.A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工原料,而不是化工產品。

19.C 解析:二氧化碳過多會引起溫室效應;塑料制品引起白色污染;氟利昂的使用會破壞臭氧層。

20.B

21.(1)化石燃料燃燒(或動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

(2)溫室效應(或溫室效應的具體表現等均可)

(3)植樹造林(或種草等均可)

2 2.(1)B

(2)C+O2 CO2

解析:(1)碳粉不溶于水。

(2)碳粉能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據此可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3.(1)金剛石 (2)大 (3)作電極(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根據結構模型可知,該物質為金剛石。

(2)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即金剛石的硬度大。

(3)石墨能夠導電,可用于制干電池的電極;石墨呈黑色且較軟,可用來制造鉛筆芯等。

24.(1)ABCD或ACE F 將燃 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氣體已收集滿

氧氣

(2)一團棉花 2KMnO4 K2MnO4+MnO2+O2 a

解析:(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不需加熱,發(fā)生裝置可選ABCD或AC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易溶于水,收集裝置選F;氧氣可以用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固體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制取,是固體跟液體反應,也不需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也可用此裝置制取氧氣。

(2)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口,需要在試管口 處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氧氣應從a口進。

25.(1)D

(2)2CO2+6H2 C2H4+4H2O

解析:(1)A中使用節(jié)能燈可節(jié)約能源,B中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中也可節(jié)省能源,這些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達到低碳的目的。D中廣泛使用一次性筷子會消耗更多的木材,破壞森林資源,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不能達到低碳的目的;塑料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且生產過程也會消耗更多的能源,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廣泛使 用一次性塑料袋,也不能達到低碳的目的。

(2)由題意知,反應物為CO2和H2,生成物為C2H4和H2O,反應條件是催化劑和加熱,據此可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6.(1)石油

(2)D

(3)①下層 密度比空氣大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②碳酸(H2CO3)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氣。

(2)氮氣是一種無毒的氣體,它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成分,不屬于空氣污染物。

(3)①D燒杯內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 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②B處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物質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H2O+CO2=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C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 +H2O。

27.(1)①干冰 人工降雨

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③B E 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氣體集滿 CaCO3+2HCl=CaCl2+H2O+CO2

(2)2H2O2 2H2O+O2

解析:(1)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將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變渾濁即是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加熱,應選B裝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

(2)固體和液體反應,生成氣體的還有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反應。

28.解:設至少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0 g

解得:x=250 g

答:要制取110 g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鈣的質量是250 g。

初三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燃料試題參考答案就分享到這里了,更多相關內容請點擊查看化學網初三化學寒假作業(yè)欄目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453827.html

相關閱讀:中科院大化所二氧化碳催化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