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地理知識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大家對我們中國第二長河很感興趣是吧,小編來滿足大家的興趣,為大家準備了黃河的地理知識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xué)習(xí)。

  黃河,中國古代也稱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qū),最后于山東省東營墾利縣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為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zhèn)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采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占全黃河總量的51.3%。上游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來沙量只占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jù)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45.7%;中游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nèi)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qū)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qū)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于黃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nèi)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余千米。歷史上,下游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由于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jié)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導(dǎo)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谖挥诓澈撑c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經(jīng)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qū)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黃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59946.html

相關(guān)閱讀:自然地理知識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