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無魚鱉,林無鳥獸,②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cè)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或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仿佛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
幾乎在樹身之間穿行,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它是臺灣著名的紅檜,木有香氣,高達58
米,胸徑6.5
米,可以說是罕見的龐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樹齡約有三千,被發(fā)現(xiàn)的歷史也近一個世紀了。這些或許是它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吧。同時,我也明白了,沒有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這樣的樹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誰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個游程卻沒有看到。山中,樹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樹密、陰厚,仿佛能揉出濃汁。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1
、神木為什么被稱之為”神木”?
2
、你怎么理解劃線句①,那些魚、鳥、獸到哪里去了呢?
3
、結(jié)合劃線句②,說說作者當時的感受。
4
、作者沒有見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遺憾嗎?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
答案:
1
、神木體形巨大,歷史悠久,所以被冠名為”神木”
2
、人們連說話都是悄悄的,沒有去打擾這些魚、鳥、獸,它們也沒有必要出來四散逃竄,所以它們就在游客身邊,說明游客的環(huán)保意識很強,在這里,人與自然是融洽的、和諧的。
3
、作者可以感覺到山林的幽靜,”如蟬、如蠅、如蚊”三個比喻寫出了山林里若有若無的聲音,以聲反襯靜。
4
、作者領(lǐng)略了阿里山美麗的風光,如同見到了一位美麗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堅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養(yǎng)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脫俗的阿里山姑娘,他并不遺憾,這個姑娘已被他裝在心里了。(或,作者不會感到遺憾,阿里山姑娘只是一種美的象征,作者在美麗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經(jīng)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遠放在了心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60998.html
相關(guān)閱讀:默愛如山 閱讀答案
最后一個雞蛋 閱讀答案
石頭里的春暖花開 閱讀答案
《諒你掙不到一元錢(17分)》閱讀答案
告別白鴿 閱讀答案(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