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5
分)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
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
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yùn)而已矣。”
23
.源自這段文字的成語除了“
簞食壺漿”
外,還有
(1
分)
24.
簡要概括孟子的戰(zhàn)爭觀,并結(jié)合孟子的思想談?wù)剬?zhàn)爭觀的看法。(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3.
水深火熱
評分標(biāo)準(zhǔn):共1
分。
24.
(1
)反對非正義的戰(zhàn)爭,支持正義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戰(zhàn)爭。(2
)孟子的戰(zhàn)爭觀體現(xiàn)了“
民本”
(或“
仁政”
)思想;(3
)他的觀點(diǎn)是辯證的,變通的。
評分標(biāo)準(zhǔn):共4
分。(1
)能從“
反對”
與“
支持”
兩方面回答2
分,只答出一方面1
分;若回答“
燕民悅,則取之;燕民不悅,則勿取”1
分。(2
)寫出“
民本”
或“
仁政”1
分。(3
)寫出“
辯證”
或“
變通”
等意思1
分。
【參考譯文】
齊國攻打燕國,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
有人勸我不要吞并燕國,有人勸我吞并燕國。以一個(gè)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一個(gè)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五十天就打下來了,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們不吞并它,一定會遭到天災(zāi)吧。吞并它,怎么樣?”
孟子回答說:“
吞并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吞并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便是。吞并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齊國這樣一個(gè)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燕國這樣一個(gè)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燕國的老百姓卻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的軍隊(duì),難道有別的什么原因嗎?
不過是想擺脫那水深火熱的環(huán)境罷了。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火更熱,百姓也就只有轉(zhuǎn)望別人去解救他們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61206.html
相關(guān)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祖瑩字元珍》比較閱讀及答案
《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10分)》閱讀
《賈人渡河》閱讀答案
閱讀《四知》(附答案)
口技 閱讀答案(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