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中考語文復習備考專題講義之四】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專題復習
【課程標準】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
淺易”
的,對“
淺易”
的理解應(yīng)當是:文中多數(shù)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shù)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xiàn)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chǔ)上,“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
【中考說明解讀】
《隨州市
中考文化課考試語文說明》明確指出:考查內(nèi)容不受教材內(nèi)容的限制,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以課外閱讀材料為主,以單篇閱讀為主。選文多以山水游記、名人掌故、趣聞軼事、哲理故事、凡物真情類短小篇目為主,也有從長篇古典白話小說中節(jié)選的?疾榈念}型:(
1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一般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乃、其、以、于、則、者、之;(
3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4
)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簡要地加以概括;(
5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語言;(
6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試題中也有的安排課內(nèi)相關(guān)句子,答案均來自教材。
【課時】
10
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1
.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lián)想和關(guān)聯(lián)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2
.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nèi)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3
.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nèi)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
10
題: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
15
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tài)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wù)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
.比較閱讀。這是近幾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guān)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nèi)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guān)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游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游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guān)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guān)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nèi)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键c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5
.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lián)系實際談?wù)剬δ承┯^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shù)厝∩幔侠淼負P棄。
不要被課外語段所嚇倒
,
其實有很多課外語段并不比課內(nèi)所學的難
,
只要我們循序漸進
,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實詞的含義
,
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語感
,
相信同學們會輕松度過這一關(guān)。
首先
,
同學們需要有一定量的簡單的課外語段的積累
,
以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為主
,
如《東施效顰》、《守株待兔》、《畫蛇添足》、《鄭人買履》等
,
了解這些文章中的重點實詞
(
以課內(nèi)有的為主
),
會翻譯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句子
,
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積累一些故事、名言
(
如
"
業(yè)精于勤
,
荒于嬉
"
等
),
也可作為議論文的論據(jù)
,
何樂而不為
?
其次
,
找
10
篇未讀過的文言短文
,
開始強化訓練。拿來一篇從未閱讀過的短文
,
先不要慌
,
先把文章瀏覽一遍
,
一邊瀏覽一邊將你知道的翻譯出來
,
而不懂翻譯的詞先拋到一邊
,
一遍下來
,
文章大致寫的內(nèi)容也就應(yīng)該理清了。
6
.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jié)構(gòu)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lián)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二、常見的文言虛詞
之
(一)作助詞用。主要用法有三種類型:
1
、相當于“
的”
,是定語的標志。例如:
①
故時有物外之趣。②
菊之愛,?后鮮有聞。③
水陸草木之花。④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例如:
①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②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③
菊,花之隱逸者也。
④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譯:當政治上最高理想實施的時候。
3
、用在不及物動詞、形容詞、時間副詞后起補足調(diào)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作用,無實義。
①
公將鼓之。②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③
悵恨久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61220.html
相關(guān)閱讀:《和氏璧》閱讀答案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閱讀答案
《大鼠》閱讀答案及翻譯
《捕蛇者說(節(jié)選)》“陶侃嘗出游”比較閱讀及答案
班昭續(xù)《漢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