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題。(共
16
分)
如果要揭示詩的比喻的特殊性,請允許我從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開始!妒勒f新語》載: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構(gòu)成比喻,有兩個基本的要素:首先,從客體上說,二者必須在根本上、整體上,有質(zhì)的不同。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處!对娊(jīng)》中有:“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
首先,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質(zhì)上不可混同;其次,在數(shù)量上都給人眾多的印象。撇開顯而易見的不同,突出隱蔽的暫時的聯(lián)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這里。
但這并不是說,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湊合一番,便能構(gòu)成新穎的比喻。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規(guī)律,而且要精致,不但詞語表層顯性意義相通,而且在深層的、隱性的、暗示的、聯(lián)想的意義也要相切。這就是《文心雕龍》所說的“
以切至為貴”
。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chǔ),就可以正面來回答謝安侄兒謝朗的“
撒鹽空中”
和侄女謝道韞的“
柳絮因風”
哪一個比較好的問題了。
以空中撒鹽比降雪,符合本質(zhì)不同,一點相通的規(guī)律。鹽的形狀、顏色上與雪一點相通,可以構(gòu)成比喻。但以鹽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聯(lián)想,卻不及柳絮因風那么“
切至”
。因為鹽粒是有硬度的,而雪花則沒有,鹽粒的質(zhì)量大,決定了下落有兩個特點,一是,直線的;二是,速度比較快。而柳絮質(zhì)量是很小的,下落不是直線的,而是方向不定的,飄飄蕩蕩,很輕盈的,速度是比較慢的。三是,柳絮飄飛是自然常見的現(xiàn)象,容易引起經(jīng)驗的回憶;而撒鹽空中,并不是自然現(xiàn)象,撒的動作,和手聯(lián)系在一起,空間是有限的,和滿天雪花紛紛揚揚之間的聯(lián)想是不夠“
切至”
的。四是,柳絮紛飛,在當時的詩文中,早已和春日景象聯(lián)系在一起,引起的聯(lián)想是詩意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謝道韞的比喻,不但恰當切至,而且富于詩意的聯(lián)想,而謝朗的比喻,則是比較粗糙的。
比喻“
切至”
與否,不能僅僅從比喻本身看,還要從作家主體來看,和作者追求的風格有關(guān)系。謝道韞的比喻之所以好,還因為與她的女性身份相“
切至”
,如果換成一個關(guān)西大漢,這樣的比喻,就可能不夠“
切至”
。有古代詠雪詩曰:“
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殘鱗敗甲滿天飛”
,就含著男性雄渾氣質(zhì)的聯(lián)想,讀者從這個比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風云的將軍氣度。
未若柳絮因風起,是七言的古詩(不講平仄的),是詩的比喻,充滿了雅致高貴的風格,但并不是唯一的寫法。同樣是寫雪的,李白寫的“
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風行》)就是另一種豪邁的風格了。李白的豪邁與他對雪花的夸張修辭有關(guān)。如此大幅度的夸張,似乎有點離譜,故魯迅為之辯護曰:
“
燕山雪花大如席”
,是夸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里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
廣州雪花大如席”
,那可就變成笑話了。
魯迅的這個解釋,把問題簡單化了。其實,至少應(yīng)該從三個方面看。第一,本體與喻體特征的相似性。魯迅所說,正是這個意思,因為是在北國燕山,雪花特別大。但是,特征的相似性是很豐富的,有時,北方的雪花并不僅僅是雪片之大,如岑參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就以雪片之多,鋪天蓋地之美取勝。為什么有不同的選擇呢?
這就有了第二個原因,那就是作家對風格的選擇。第三,文學形式的制約。“
燕山雪花大如席”
之所以精彩,還因為它是詩。詩的虛擬性,決定了它的想象要相對自由得多。如果是寫游記性質(zhì)的散文,說是站在軒轅臺上,看到雪花一片一片像席子一樣地落下來,那就可能成為魯迅所擔憂的“
笑話”
了。
如果從詩的角度看,柳絮因風,撒鹽空中,就不僅僅是修辭的問題。同樣的比喻,在不同的文學形式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比喻的暗示和聯(lián)想的精致性,還與文學形式不可分割。
12.
依據(jù)第三段內(nèi)容,指出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比喻的兩項( )( )(4
分)
A.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難》)
B.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琵琶行》)
C.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柳永《望海潮》)
D.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E.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陰》)
13.
縱觀全文,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4
分)
A. “
有女如云”
不僅取數(shù)量眾多的共性,而且使人聯(lián)想到女子體態(tài)輕盈如云,比喻富于詩意。
B.
謝朗將“
白雪紛紛”
比作“
撒鹽空中”
,具備構(gòu)成比喻的兩個基本要素,但缺乏詩意的聯(lián)想。
C.
謝道韞“
柳絮因風”
的比喻,恰當切至,富于詩意的聯(lián)想,但不如“
燕山雪花大如席”
精彩。
D. “
燕山雪花大如席”
之所以精彩,不僅因其風格豪邁,還因詩歌中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約束。
E. “
切至”
的比喻,既要貼切而且富于詩意的聯(lián)想,還要吻合作家的風格特點,契合文學形式。
14.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所寫“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之句,其中的比喻是否“
切至”?
請參考本文論述,分條簡要分析。(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2.
(4
分,每項2
分)A
/E 13.
(4
分,每項2
分)C
/D
14.
(共8
分)詩人將雪壓冬林的奇景比作團團梨花在春風中綻放,取其視覺的相似點,比喻恰當。(2
分)使人聯(lián)想到一夜春風催開滿樹梨花帶給人的驚喜,富有詩意。(2
分)通過比喻寫出大雪鋪天蓋地的壯美,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豪邁浪漫的詩風,(2
分)也契合邊塞詩瑰麗雄渾的特點,可謂比喻切至。(2
分)【評分說明】共四個要點,每點分析若不具體,分數(shù)減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71915.html
相關(guān)閱讀:《守住信念》閱讀答案
《折磨是一種賜予》閱讀答案
難得淡定 閱讀答案(衡陽)
《讓孩子們剛強起來》閱讀答案
羅家倫《榮譽》閱讀答案